马尾连别名:马尾黄连。 马尾连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黄疸,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1~3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马尾连英文
马尾连来源
马尾连产地分布
主产四川、青海、河北等地。
马尾连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肠炎,痢疾,黄疸,目赤肿痛。
马尾连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马尾连性味
马尾连归经
马尾连药物形态
1、多叶唐松草:多年生草本,植株全部无毛。地下有横走根状茎,生许多条细长的根,均黄色。茎高90~150厘米,上部有长分枝。茎中部叶为三回三出或近羽状复叶;叶片长达28厘米,小叶草质,卵形、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2.5厘米,宽0.5~1.5厘米,不明显3浅裂,有疏圆齿,脉几不隆起。9~10月开花,花序圆锥状,多分枝;花梗细,长0.7~1.5厘米;花直径约7毫米;萼片4,花瓣状,白色或带淡黄色,早落,椭圆形,长3~4.5毫米;无花瓣;雄蕊多数,长6~7毫米,花药顶端有短尖,花丝丝状;心皮4~6,柱头条形,有窄翅。瘦果纺锤形,长3毫米。
生于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和云南等地。
2、高原唐松草:似上种。为多年生草本。地下生许多条细长的根,断面黄色。茎生叶为二回以上三出复叶,小叶质地较厚,下面被较浓的白粉,叶脉明显而隆起。花丝丝状,花柱短长方形。
分布于甘肃南部、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
马尾连化学成分
根部含小檗碱及其他生物碱。
马尾连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上端有多数芦头,每个芦头粗约4毫米,其上残留茎苗痕迹,并常包有鳞叶薄片。根茎长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须根,形如马尾;须根长13~25厘米,粗2~3毫米,外表红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具纵向细纹,老栓皮及皮层往往呈环节状脱落,尚未剥落者,以手搓之即脱。体轻,质脆易断。根茎断面外圈棕褐色,内有黄色的木质心;须根断面深黄色,外表为一薄层金黄色的外皮。气微,味微苦。以根条均匀、色金黄者为佳。
马尾连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1)显微化学试验 取本品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加乙醇1-2滴及硝酸1滴,盖上盖玻片,放置5-10min,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黄色针状、长柱状或簇状的硝酸小檗碱结晶。
(2)薄层包谱 取本品粉末1g,用甲醇水浴回流提取,提取滚浓缩至1-2ml,作为供试液。取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对照品,用甲醇溶解,制成每1ml约各含1mg的混合对照液。取上述供试液、对服液各适量,分别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氨水(15:4:1)为展开剂,展开12-15cm,取出,晾干。
置紫外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荧光斑点。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相同的红色斑点。
马尾连栽培技术
喜凉爽湿润环境,稍耐寒。宜肥沃的砂质壤土或腐植质壤土栽培。种子和分根繁殖。育苗于春分到清明间,条播或撒播,覆土2~3分,每亩播种量1.5斤。苗高2寸左右定植。分根繁殖。于春分前后按行株距1.5×1尺挖穴栽种。
马尾连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去皮里膜外及筋络之邪热,小儿伤风及痘科用。
2.《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祛风凉血,消炎止痢。治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痈肿疮疖,痢疾。叶、花治关节炎。
3.《新疆中草药手册》:清热燥湿。
马尾连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马尾连水煎剂对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马尾连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马尾连备注
马尾连出处
马尾连药方
①治小儿伤风发热及麻疹将出:马尾黄连、蝉蜕、菊花、大力子、防风、薄荷、甘草,煎汤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痢疾,肠炎:马尾黄连九钱,木香三钱。共为细末。每次一至二钱,一日三次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③治湿热呕吐:马尾连一钱半,吴茱萸四分,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热病烦渴:马尾连、焦山栀各三钱,煎服。(《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口舌生疮,结膜炎,扁桃体炎:马尾黄连三钱,黄芩二钱,刺黄柏三钱,栀子三钱,牛蒡子二钱,连翘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红肿疮痈:马尾黄连二钱,水煎服及研末外撒或制成软膏外用。(《云南中草药》)
⑦治渗出性皮炎:马尾黄连适量,焙干研末,撒患处。或与松花粉各等分同用。如撒后患处于燥起裂,可用香油调敷。(《新疆中草药手册》)
⑧治脚癣:马尾黄连五钱,黄柏一两,新鲜猪胆汁一个,冰片三分。先将马尾黄连、黄柏水煎成糊状,去渣,再下猪胆汁,微火煎1~2分钟,离火,待温加冰片搅匀,每晚擦患处。(《新疆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