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鳝鱼

[Shàn Yú]

鳝鱼别名:鳝鱼、黄鳝。 鳝鱼的功效与作用: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臁疮。①《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②《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③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④《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捣肉为丸或焙研为散。外用:剖片敷贴。

鳝鱼图片

鳝鱼来源

为鳝科动物黄鳝的肉或全体。

鳝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为底层生活的鱼类,喜栖息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有性逆转现象。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捕食各种小动物。

资源分布:除西北地区及东北北部外,各地均有分布。

鳝鱼功效与作用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治痨伤,风寒湿痹,产后淋沥,下痢脓血,痔瘘,臁疮。

①《别录》:主补中益血,疗沈唇。

②《千金·食治》: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③孟诜:补五藏,逐十二风邪。治风湿。

④《本草拾遗》:主湿痹气,补虚损,妇人产后淋沥,血气不调,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气肠鸣。

⑤《本草衍义补遗》:善补气。

⑥《滇南本草》:治痨伤,添精益髓,壮筋骨。

⑦《本草蒙筌》:去狐臭。

⑧《纲目》:专贴一切冷漏、痔瘘、臁疮。

⑨《本草汇》:治痢疾。

鳝鱼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捣肉为丸或焙研为散。外用:剖片敷贴。

鳝鱼性味

味甘、性温

鳝鱼归经

肝;脾;肾经

鳝鱼图片

鳝鱼药物形态

黄鳝(徐衷《南方草物状》)

体细长如蛇,前段圆,向后渐侧扁,尾部尖细。体长24~40厘米。头圆,其高较体高为大。吻端尖,唇发达,下唇尤其肥厚。上下颌与口盖骨上都有细齿。眼小,为一薄皮所覆盖。2鼻孔分离较远,后鼻孔在眼前缘上方,前鼻孔在吻端。左右鳃孔在腹面合而为一,呈"V"字形。鳃膜连于鳃峡。体润滑无鳞。无偶鳍,背鳍和臀鳍均退化,仅留低下的皮褶,无软刺,都与尾鳍相联合。尾鳍尖细。体色微黄或橙黄,全体满布黑色小斑点,腹部灰白色。

栖于河道、湖泊、沟渠及稻田中,白昼喜藏于泥质水底的洞穴中,或堤岸石隙中,夜出觅食,以昆虫、蛙类、小鱼等动物为食。产卵期6~8月。

本动物的皮(鳝鱼皮)、骨(鳝鱼骨)、血(鳝鱼血)、头(鳝鱼头)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鳝鱼化学成分

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质18.8g,脂肪0.9g,灰分1g,钙38mg,磷150mg,铁1.6mg。

鳝鱼栽培技术

生活性性,为底栖性鱼类,适应性强,能生活在稻田、水塘、湖泊、沼泽等各种水体的浅水泥土中或孔穴内。善钻洞。昼伏夜出,冬季水温到15℃以下时,便钻入泥土中越冬,翌年春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开始出洞觅食.黄鳝为杂食性,贪偏重肉食,喜食鲜活饲料,在自然界中捕食蚯蚓蝌蚪小青蛙小鱼虾 螺蚌幼体水生和陆生昆虫浮游动物等.也吃人工饲料,如料糠青麸米饭豆饼瓜果及配合饲料,性贪食,耐饥饿,有自残行为,适宜生长有水温为15-30℃,最佳温度为24-28℃,摄食最大,生长迅速.养殖技术,黄鳝性成熟年龄为2-3龄,繁殖季节为2-3月份。生理上有独特的性决策转现象。从胚胎发育到第1次产卵均为雌性,每尾怀卵量为300-800粒。当进入繁殖季节,雌鱼产卵之后,其卵巢就开始转化发育成精巢,变为雄鳝, 以后终生不再改变。在繁殖期间,性成熟的亲鳝在石块或洞穴附近叶出泡沫为巢,然后将卵产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使胺精卵在水上发育,产鳝在一旁守护。在水温28-30℃条件下,6-8天幼体即可孵出。

鳝鱼相关论述

《本草经疏》:"鳝鱼,甘温具足,所以能补中益血。甘温能通经脉,疗风邪,故又主疗沈唇,及今人用之以治口眼歪斜也。"

鳝鱼注意事项

虚热及外感病患者慎服。

鳝鱼出处

《雷公炮炙论》

鳝鱼药方

1、增力气:熊筋、虎骨、当归、人参等分。为未,酒蒸大鳝鱼,取肉捣烂为九。每日空腹洒下两许。(《本经逢原》大力丸)

2、治久痢虚症,便脓血:黄鳝鱼一条,红糖三钱(炒)。将鳝鱼去肚杂,以新瓦焙枯,和糖研未,开水吞服。(《云南中医验方》)

3、治内痔出血:鳝鱼煮食。(《便民食疗》)

鳝鱼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鳝鱼皮

鳝鱼皮

《圣惠方》:治妇人乳结硬疼痛。取蟮鱼皮烧灰,捣细罗为散,空心以暖酒调下一钱服之。

  • 发布于 2022-01-09 11:30:26
黄鳝

黄鳝

补五脏。主治虚劳,身体消瘦,湿热,身痒,臁疮及肠风痔漏。

  • 发布于 2022-02-26 14:00:20
海鳝

海鳝

解毒消肿;止痛止血。主痔疮;无名肿毒;胸痛;坐骨神经痛;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1-26 05:16:50
鳝鱼骨

鳝鱼骨

①《本经逢原》:烧灰,香油调涂流火。 ②《本草再新》:治风热痘毒。

  • 发布于 2022-01-15 22:50:05
鳝鱼血

鳝鱼血

祛风,活血,壮阳。治口眼歪斜,耳痛,鼻衄,癣,瘘。 ①《本草拾遗》:主癣及瘘,断取血涂之。 ②《纲目》:疗口眼歪斜,同麝香少许,左歪涂右,右歪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数点入耳。治鼻衄,滴数点入鼻。治

  • 发布于 2022-01-09 01:52:16
鳝鱼头

鳝鱼头

①《别录》:头骨烧之,止痢。干蟮头主消渴,食不消;去冷气,除痞症。 ②《纲目》:百虫入耳,烧,研,绵裹塞之。

  • 发布于 2022-01-31 18:33:18

相关中药知识

鳝鱼

鳝鱼

为鳝科动物的肉或全体。我国除西北、西南外其余各地均有分布。全年出产,夏季较多。取出脊柱和内脏,将肉切成块煮熟食。性味 味甘、咸,性温。成分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具有补五脏功效。功用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用于痨伤、、产后淋沥、下痢脓血、、。【虚劳、身体】 250克,冬虫草6克,炖汤

  • 发布于 2022-02-13 18:26:31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