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肫草别名:白侧耳、水侧耳、鸡眼草、黄梅花草、韦氏苍耳七、肥猪草、铜钱草、白侧耳草。 鸡肫草的功效与作用:治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白带,湿疮。①《贵阳民间药草》:补肺止咳。治妇女白带,跌打损伤。②《四川中药志》:补虚益气,利水除湿。治妇女白带。咳嗽吐血及湿热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鸡服。外用:捣敷。
鸡肫草英文
鸡肫草来源
鸡肫草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2600m的大山地土坎上和沟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鸡肫草功效与作用
治咳嗽吐血,跌打损伤,白带,湿疮。
①《贵阳民间药草》:补肺止咳。治妇女白带,跌打损伤。
②《四川中药志》:补虚益气,利水除湿。治妇女白带。咳嗽吐血及湿热疮毒。
鸡肫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鸡服。外用:捣敷。
鸡肫草性味
鸡肫草归经
鸡肫草药物形态
鸡眼梅花草,又名:黄梅花草。
多年生蓝本,高约20~50厘米。根茎短粗,须根众多。基生叶丛生,肾脏形或圆卵形,肥厚,长3~5厘米,宽3.5~7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凸尖,基部心形,全缘;具长柄,长约20厘米。花茎中部以上具一无柄叶,抱茎,形与基生叶同。单花顶生,径约1厘米;萼片5,基部多少联合,广矩圆形,长1厘米左右,宿存;花瓣5,淡黄色,酥纹明显,呈倒卵状长圆形,长8毫米,边缘流苏状细裂;雄蕊5,背向,与花被互生,与退化雄蕊间生,退化雄蕊5,具3~5裂;子房卵状椭圆形,3心皮合生,1室,花柱短,先端3裂,微钝圆形。蒴果扁圆形;种子多数,椭圆形。花期7月。
鸡肫草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粗短,直径约6mm,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有多数须根。茎长20-45cm,直径2-3mm,表面棕黄色,有纵棱,质脆,易折断。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肾形,长3-5cm,宽4-7cm,上面棕褐色或绿褐色,下面灰白色。茎生叶1枚,形同茎生叶,较小,无柄。花灰白色,生于茎端,有时可见扁卵形。气微,味淡。
鸡肫草相关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补肺止咳。治妇女白带,跌打损伤。
2.《四川中药志》:补虚益气,利水除湿。治妇女白带,咳嗽吐血及湿热疮毒。
鸡肫草备注
鸡肫草出处
鸡肫草药方
①治咳嗽吐血:鸡肫草、鹿衔草。炖内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妇女白带:白侧耳二两,白木槿花五钱。炖猪肉或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湿热疮:鸡肫草,捣绒外用。(《四川中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