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脚刺别名:三颗针、九莲小檗、鸡足黄连。 鸡脚刺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①《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健胃,消炎。去眼热,明目。②《贵阳民间药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鸡脚刺英文
鸡脚刺来源
鸡脚刺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向阳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狭西、湖北、四川。
鸡脚刺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治泄泻,痢疾,湿热黄疸,眼赤肿痛,疮毒。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健胃,消炎。去眼热,明目。
②《贵阳民间药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湿热黄疸。
鸡脚刺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0.5~1两)。外用: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鸡脚刺性味
鸡脚刺归经
鸡脚刺药物形态
常绿或落叶灌木,高约2米左右。小枝有凹陷的沟,黄色或幼时为红黄色,有疣状突起;第二年后变为灰色,老茎栓皮灰黄色,有纵纹理,内部呈黄色;棘计呈三叉状,粗壮,长约1~2厘米,基部粗约1~2毫米。叶坚硬,椭圆状倒卵形,长2~5.5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尖或钝,有刺,边缘有2~8个刺状细齿牙,上面略有光泽,下面白色或灰黄色,有白粉,基部逐渐狭缩成长约8毫米的叶柄,或几乎无柄。总状花序腋生,下垂,花梗长5~12毫米;萼片6,下部有2~3片小苞;花瓣6,鲜黄色,较萼片为小,基部具有2蜜腺;雄蕊6,有敏感性,药二瓣开裂;雌蕊1,子房卵圆形,柱头无柄。浆果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10毫米,有白粉,花柱宿存。花期春季。
鸡脚刺化学成分
根含水量小檗碱(berberine)3%,小檗胺(berbamine)0.1%,掌叶防己碱(palmatine)0.6%,药根碱,还含水量九莲碱(julianine),海罂粟碱(glaucine)。种子含帕奇斯坦碱(pakistanamine)。
鸡脚刺性状鉴别
干燥根,甚粗壮,圆柱形,微弯曲,外表土褐色,有细密纵皱,四周丛生多数硬质的须根。断面白黄色,木质坚硬。
鸡脚刺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野生于山坡丘陵地带,生境为草坡、杂木林林缘及林下灌木丛中。能耐旱、耐寒。适宜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8-10月采收成熟果实,用湿沙混合贮藏,至次年2-3月播种。播前适当翻耕土地,耙细整平,开约1.3m的高畦,按行距25cm开横沟,沟深约6cm播幅10-13cm每沟播种子100-150粒,施人畜烘水后盖细土约1cm厚。培苗2年后在春天雨季移栽。先深耕整平,按行株距各66m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紧,盖土至与地面平齐,浇水定根。
鸡脚刺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解热,健胃,消炎。去眼热,明目。
2.《贵阳民间药草》:清火,解毒,健胃,明目。治湿热黄疸。
鸡脚刺出处
鸡脚刺药方
①治痢疾:三颗针五钱,委陵菜五钱,青藤香一钱。煎水,每天三次分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②治急性胃肠炎:三颗针根或茎一至二两,水煎服或代茶饮。(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③治肝炎:三颗针三钱,地星宿一两,石菖蒲三钱,小木迈三钱。煎水内服。(贵州《常用民间草药手册》)
④治湿热黄疸:三颗针一两,煎水吃。
⑤治火眼:三颗针用人乳磨,或用它蒸人乳,点眼。
⑥治风火眼赤肿痛:三颗针一两,铁扫帚尖叶一两,十大功劳一两,黄连一钱,硼砂一钱,上冰片二分。将前四味药放入素砂锅中,加清水三斤,煎一小时,再将硼砂加入,文武火煎半小时后,用白细布滤除药渣,加冰片入药水中,用玻璃瓶封装,一星期后取用。用白灯草一条,调药水点眼。
⑦治毒疮发痒:三颗针五钱,千里光五钱,薄荷五钱,食盐三钱,一级青茶五钱。开水浸,盖紧,取浸液温洗伤处。
⑧治黄水疮:三颗针叶,干燥研末,撒于疮上能收黄水,如发庠,可加麻油或菜油调敷。(④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⑨治肿毒,丹毒,湿疹,烫伤,跌打损伤:三颗针根茎适量,去粗皮,焙干为末,用水或麻油、凡士林调敷。(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