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麻柳叶

[Má Liǔ Yè]

麻柳叶别名:枫杨叶、柳树叶。 麻柳叶的功效与作用: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①《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②《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用法用量:外用: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敷。

麻柳叶图片

麻柳叶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枫杨的叶。

麻柳叶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平原溪涧河难滩、阴湿山地杂木林中,喜光,现已广泛栽培于庭园或道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东北和华北仅有栽培。

麻柳叶功效与作用

治慢性气管炎,关节痛,疮疽疖肿,疥癣风痒,皮炎湿疹,汤火伤。

①《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

②《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

③《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麻柳叶用法用量

外用:煎水洗、酒精浸搽或捣敷。

麻柳叶性味

辛、苦、性温、有毒

麻柳叶归经

肺;肝经

麻柳叶图片

麻柳叶药物形态

落叶乔木,高18-30m。树皮黑灰色,深纵裂,幼树具长柔毛和皮孔,叶痕明显。冬芽细长有柄,裸露,被锈褐色毛。髓部薄片状。叶互生,多为偶数羽状复叶,少有奇数羽状复叶,长8-16cm,叶轴两侧有狭翅,小叶10-28枚,长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2cm,宽2-3cm,先端钝圆或短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有细小的疣状突起,中脉和侧脉腋内有1簇极短的星状毛。葇荑花序,与叶同时开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去年生的枝腋内,长6-10cm ,下垂,雄花有1苞片和2小苞片,并有1-2枚发育的花被片,雄蕊6-18;雌花序单生新枝顶端,长10-20cm,花序轴密被星状毛和单毛,雌花单生苞腋内,左右各有1个小苞片,花被片4,贴生于子房,子房下位,2枚心皮组成,花柱短,柱头2裂,果序长20-45cm,小坚果长椭圆形,长6-7mm,常有纵脊,两侧有由小苞片发育增大的果翅,条形或阔条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麻柳叶化学成分

叶含维生素(vitamin)C,鞣质。

麻柳叶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小叶多皱缩,展平后,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2.5-3.5cm,全体绿褐色,上面略粗糙,中脉、侧脉及下面有极稀疏毛。小叶柄极短或无。质脆。气微,味微,味淡。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1例。栅栏组织细胞1-2列。主脉维管束2个,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中柱鞘纤维。主脉处上表下方有厚角组织。

粉末特征:暗绿色。①非腺毛为单细胞,长85-320μm,直径8-25μm,壁厚约4μm。有的基部弯曲,纹孔偶见。②上、下表皮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壁波状弯曲;下表皮有不定式气孔。③草酸钙簇晶,直径16-92μm,棱角短钝。此外,有螺纹导管。

麻柳叶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鲜枫杨叶0.5斤,加水1斤,煮沸15分钟后弃渣,继续煎熬浓缩至200毫升,加糖适量调味。每日100毫升,分3~4次口服。亦可将鲜叶制成每毫升含生药1克的注射液应用。共治150例,其中用煎剂127例,近控14例,显效27例,好转60例,无效26例;针剂治疗23例,近控2例,显效3例,好转16例,无效2例。用药时间8~30天不等,平均14天。初步观察,在止咳、化痰、平喘、消炎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效果,但以化痰、止咳作用较明显。副作用:以腹泻为主,在继续服药4~5天后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此外,少数病例诉头昏、咽干、胃部嘈热,但均较轻微。针剂无胃肠道反应,但有2例1日用药量达6毫升时出现四肢酸软无力,停药后即消失。

②治疗蜂窝织炎、疖肿等

以鲜枫杨叶1斤,洗净,加水2斤煮沸,去渣,滤液浓缩成1斤至1斤2两。以消毒纱布浸透,外敷患处。治疗蜂窝织炎、疖肿及其他外科化脓性疾病300余例,均获效果。

麻柳叶相关论述

1.《草木便方》:涂烂疮、汤火伤。2.《分类草药性》:洗疥疮、癣疮。3.《四川中药志》:杀虫,解毒。涂汤火伤及久疮,止牙痛。

麻柳叶出处

《草木便方》

麻柳叶药方

1.治皮肤癣:鲜麻柳叶二两。切碎,酒精斤,将麻柳叶投入酒中浸一星期后取用。用时,取一些棉花、该酒擦患处,日擦一、二次。或取叶煎水洗。(《闽南民间草药》)

2.治痒疹:麻柳叶、毛秀才、千里光、柳枝。煎水洗。(《四川中药志》)1.治牙痛:麻柳叶捣绒,塞患处或噙用。(《四川中药志》)④治脚趾湿烂(香港脚):枫杨叶捣烂,搽患处。(《湖南药物志》)⑤治膝关节痛:枫杨叶、虎耳草。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麻柳叶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柳叶卫矛

柳叶卫矛

活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2-16 22:51:48
柳叶见血飞

柳叶见血飞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温痹痛;肢体麻木,虚寒胃痛;腹痛吐泻;妇女痛经;闭经;跌打损伤;偏头痛;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 发布于 2022-01-08 12:27:46
柳叶菜花

柳叶菜花

清热止痛;调经涩带。主牙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白带过多

  • 发布于 2022-01-17 01:16:22
柳叶

柳叶

清热,透疹,利尿,解毒。治痧疹透发不畅,白浊,疔疮疖肿,乳腺炎,甲状腺肿,丹毒,烫伤,牙痛。 ①《别录》:疗心腹内血,止痛。 ②陶弘景:疗漆疮。 ③《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病,疔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

  • 发布于 2022-02-16 08:58:04
柳叶藓

柳叶藓

收敛止血。主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2-09 21:53:55
柳叶鬼针草

柳叶鬼针草

清热解毒;活血;利血;利尿。主腹泻;痢疾;咽喉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痈肿疮毒;小便淋痛

  • 发布于 2022-02-03 20:37:09
大花柳叶菜

大花柳叶菜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解毒敛疮。主月经不调;水肿;烧、烫伤

  • 发布于 2022-01-12 20:51:09
柳叶菜根

柳叶菜根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止咳;利湿。主风热感冒;音哑;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水肿;淋痛;湿热泻痢;风湿热痹;疮痈;毒虫咬伤

  • 发布于 2022-02-14 02:00:25

相同药味中药

卷毛婆婆纳

卷毛婆婆纳

疏风清热;利尿通淋。主外感风热;风湿热痹;湿热淋证

  • 发布于 2022-01-24 05:38:14
地肤子

地肤子

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 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 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 ③《药性论》:与阳起

  • 发布于 2022-02-21 13:28:11
林檎根

林檎根

《食疗本草》:治白虫,蛔虫,消渴,好睡。

  • 发布于 2022-02-24 23:20:47
理肺散

理肺散

消炎,续骨。治肺炎,支气竹炎,口腔炎,肺结核,骨折。

  • 发布于 2022-02-12 12:07:07
绵参

绵参

清热解毒;止咳。主流行性感冒;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肝炎;痢疾;痈脾

  • 发布于 2022-02-26 17:41:08
花叶九节木

花叶九节木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散瘀止血。主感冒;咳嗽;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损伤;骨折

  • 发布于 2022-01-28 10:12:19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