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吴茱萸

[Wú Zhū Yú]

吴茱萸别名:食茱萸吴萸、茶辣、漆辣子、优辣子、曲药子、气辣子。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英文

Medcinal Evodia Fruit,Fruit of Medicinal Evodia

吴茱萸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8~10月,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尚未分离时采收。摘下晒干,除去杂质。如遇阴雨,用微火炕干。

吴茱萸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长于低海拔向阳的疏林下或林缘旷地。

2.生于山坡草丛中。

3.生于村边路旁、山坡草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

3.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及贵州。

吴茱萸功效与作用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吴茱萸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钱;或入丸、散。外用:蒸热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吴茱萸性味

辛、苦、热、小毒

吴茱萸归经

肝;胃;脾;大肠;肾经

吴茱萸药物形态

吴茱萸,又名:辣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茶辣。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2.5~5米。幼枝、叶轴、小叶柄均密被黄褐色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2~4对,椭圆形至卵形,长5~15厘米,宽2.5~6厘米,先端短尖,急尖,少有渐尖,基部楔形至圆形,全缘,罕有不明显的圆锯齿,两面均密被淡黄色长柔毛,厚纸质或纸质,有油点。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偶成圆锥状,顶生;花轴基部有苞片2枚,上部的苞片鳞片状;花小,黄白色.萼片5,广卵形,外侧密披淡黄色短柔毛;花瓣5,长圆形,内侧密被白色长柔毛;雄花有雄蕊5枚,长于花瓣,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被毛,退化子房略成三棱形,被毛,先端4~5裂;雌花较大,具退化雄蕊5枚,鳞片状,子房上位,圆球形,心皮通常5枚,花柱粗短,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3毫米,直径约6毫米,熟时紫红色,表面有腺点,每心皮有种子1枚,卵圆形,黑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吴茱萸根)、叶(吴茱萸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吴茱萸性状鉴别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吴茱萸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加盐酸溶液(l→100)10ml,用力振摇数分钟,滤过。①取滤液2ml,加碘化汞钾试液1滴,振摇后,生成黄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②另取滤波1ml,缓缓加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2ml,置水浴上加热,两液接界处生成红褐色环状带。(检查吲哚类生物碱)商品规格分大粒统货和小粒统货。大粒统货:呈五棱扁球形,表面黑褐色,顶部五瓣多裂口,香气浓郁。小粒统货:呈圆球形,裂瓣不明显,表面绿色或灰绿色,香气较淡。

吴茱萸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干燥。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和腐殖质壤土栽培为宜;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吴茱萸炮制方法

炙吴茱萸:取甘草煎汤,去渣取汤,加入净吴茱萸,浸泡至汤液吸干为度,微火焙干。(每吴茱萸100斤,用甘草6斤4两)

吴茱萸贮藏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

吴茱萸临床应用

①治疗高血压病

将吴茱萸研末,每次取0.6~1两,用醋调敷两足心(最好睡前敷,用布包裹)。一般敷12~24小时后血压即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的敷2~3次即显示降压效果。

②治疗消化不良

取吴萸粉2.5~3克,用食醋5~6毫升调成糊状,加温至40℃左右,摊于2层方纱布上(约0.5厘米厚),将4周折起;贴于脐部,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经治20例,痊愈18例,好转1例,无效1例。初步观察,本法有调节胃肠功能、温里去寒、止痛及帮助消化等作用。对胃畅功能紊乱所致的腹泻效果较好,对细菌感染所致的腹泻配合应用抗菌素可产生协同作用。

吴茱萸相关论述

1.《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2.《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吴茱萸)气浮而味降,其用有四:去胸中寒一也;止心痛二也;感寒腹痛三也;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四也。

3.王好古: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宜以(吴茱萸)主之。故仲景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方治厥阴病温脾胃,皆用此也。

4.《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吴茱萸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1.强心作用:。

吴茱萸注意事项

1.

2.《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3.《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4.《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干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吴茱萸备注

吴茱萸的功效是温中、散寒、下气、开郁。近年来临床实际上践,亦用本品治蛲虫病。临床实践学认为吴茱萸有明显的止痛、止呕作用。

吴茱萸出处

《本经》

吴茱萸药方

①治肾气上哕,肾气自腹中起上筑于咽喉,逆气连属而不能吐,或至数十声,上下不得喘息:吴茱萸(醋炒)、橘皮、附子(去皮)各一两。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姜汤下七十丸。(《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醋心,每醋气上攻如酽醋:茱萸一合。水三盏,煎七分,顿服。纵浓,亦须强服。(《兵部手祭方》)

③治食已吞酸,胃气虚冷者:吴茱萸(汤泡七次,焙)、干姜(炮)等分。为末,汤服一钱。(《圣惠方》)

④治肝火:黄连六两,吴茱萸一两或半两。上为末,水丸或蒸饼丸。白汤下五十丸。(《丹溪心法》左金丸,一名回令丸)

⑤治呕而胸满,及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金匮要略》吴茱萸汤)

⑥治头风:吴茱萸三升。水五升,煮取三升,以绵拭发。根。(《干金翼方》)

⑦治痰饮头疼背寒,呕吐酸汁,数日伏枕不食,十日一发:吴茱萸(汤泡七次)、茯苓筹分。为末,炼蜜丸悟子大。每热水下五十丸,(《朱氏集验方》)

⑧治多年脾泄,老人多此,谓之水土同化:吴茱萸三钱。泡过,煎汁,入盐少许,通口服,盖茱萸能暖膀胱,水道既清,大肠自固,他药虽热,不能分解清浊也。(《仁存堂经验方》)

⑨治脾受湿气,泄利不止,米谷迟化,脐腹刺痛;小儿有疳气下痢,亦能治之:黄连(去须)、吴茱萸(去梗,炒)、白芍药各五两。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局方》戊己丸)

⑩治脚气入腹,困闷欲死,腹胀:吴茱萸六升,木瓜两颗(切)。上二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进一服,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即瘥。(《千金方》苏长史茱萸汤)

⑾治脚气疼痛,如人感风湿流注,脚足痛不可忍,筋脉浮肿,宜服之:槟榔七枚,陈皮(去白)、木瓜各一两,吴茱萸、紫苏叶各三钱,桔梗(去芦)、生姜(和皮)各半两。上细切,水煎,次日五更,分作三、五服,只是冷服。冬天略温服亦得。(《证治准绳》鸡鸣散)

⑿治远年近日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间湿痒成疮:吴茱萸(去枝梗)一斤(四两用酒浸,四两用醋浸,四两用汤浸,四两用童子小便浸,各浸一宿,同焙干),泽泻(去灰土)二两。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吞下。(《局方》夺命丹)

⒀治小儿肾缩(乃初生受寒所致):吴茱萸、硫黄各半两。同大蒜研涂其腹,仍以蛇床子烟熏之。(《圣惠方》)

⒁治口疮口疳:茱萸末,醋调涂足心。亦治咽喉作痛。(《濒湖集简方》)

⒂治牙齿疼痛:茱萸煎酒含漱之。(《食疗本草》)

⒃治湿疹:炒吴茱萸一两,乌贼骨七钱,硫黄二钱。共研细末备用。湿疹患处渗出液多者撒干粉;无渗出液者用蓖麻油或猪板油化开调抹,隔日一次,上药后用纱布包扎。(《全展选编·皮肤科》)

⒄治阴下湿痒生疮:吴茱萸一升,水三升,煮三、五沸,去滓,以洗疮。诸疮亦治之。(《古今录验方》)

⒅中风(口角偏斜,不能语言)。用茱萸一升、姜豉三升、清酒五程式,合煎开数次,冷后每服半升。一天服三次。微汗即愈。

⒆全身发痒。用茱萸一升,加酒五升,煮成一升半,乘温擦洗,痒即停止。

⒇冬月感寒。用吴茱萸五钱煎汤服,以出汗为度。

(21)呕吐、胸满、头痛。用茱萸一升、枣二十枚、生姜一两、人参一两,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吴茱萸汤"。

(22)心腹冷痛。用吴茱萸五合,加酒三升煮开,分三次服。

(23)小肠疝气(偏坠疼痛,睾丸肿硬,阴部湿痒)。用吴茱萸(去梗)一斤,分作四份。四两泡酒,四两泡醋,四两泡开水,四两泡童便。经一夜后,都取出焙干,加泽泻二两,共研为末,以酒和粉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盐汤或酒送下。此方名"夺命丹",亦名"星斗丸"。

(24)妇女阴寒,久不受孕。用吴茱萸、川椒各一升,共研为末,加炼蜜做丸子,如弹子大。裹棉肉纳入阴道中,令子宫开即可受孕。

(25)胃气虚冷,口吐酸水。用吴茱萸在开水中泡七次,取出焙干,加干姜(炮),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热汤送下。

(26)转筋入腹。用茱萸(炒)二两,加酒二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得泻即愈。

(27)老人多年水泄。用吴茱萸三钱,泡过,取出,加水煎嗔,放一点盐后服下。

吴茱萸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吴茱萸叶

吴茱萸叶

《日华子本草》:治霍乱,下气,止心腹冷气,内外肾钓痛,盐研罯之。

  • 发布于 2022-01-14 10:33:53
山茱萸

山茱萸

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温肝

  • 发布于 2022-02-27 07:07:37
川鄂山茱萸

川鄂山茱萸

补肝益肾;收敛固脱。主肝肾亏虚;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体虚多汗

  • 发布于 2022-01-30 23:07:30
吴茱萸根

吴茱萸根

行气温中,杀虫。治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 ①《本经》:杀三虫。 ②《别录》:根白皮:杀蛲虫,治喉痹咳逆,止泄注,食不消,小女子经产余血,疗白癣。 ③《药性沦》:

  • 发布于 2022-01-14 14:58:37
食茱萸

食茱萸

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 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 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

  • 发布于 2022-01-26 04:35:44

相同药味中药

剑叶紫金牛

清热解毒。主咽喉肿痛

  • 发布于 2022-01-12 10:55:55

对叶百部

同直立百部。

  • 发布于 2022-01-15 07:09:14
小大黄

小大黄

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 发布于 2022-02-21 06:54:16
油茶根皮

油茶根皮

散瘀活血,接骨消肿。治骨折,扭挫伤,腹痛,皮肤瘙痒,汤火伤。

  • 发布于 2022-01-01 04:19:43
白托柄菇

白托柄菇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 发布于 2022-02-23 15:37:14

苦蓢树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活络。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胃痛,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脾肿大;外用治皮肤湿疹,跌打肿痛,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2-26 06:56:37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