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大戟

[Dà Jǐ]

大戟别名:邛巨、红芽大戟、紫大戟、下马仙、京大戟。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④《日华子本草》: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大戟图片

大戟英文

Knoxia Root,Peking Euphorbia Root

大戟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春季未发芽前,或秋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大戟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荒地、草丛、林缘及疏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除新疆、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西藏外各地。

大戟功效与作用

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①《本经》:主十二水,腹满急痛,积聚,中风皮肤疼厢,吐逆。

②《别录》:主颈腋痈肿,头痛,发汗,利大小肠。

③《药性论》:下恶血癖块,腹内雷鸣,通月水,善治瘀血,能堕胎孕。

④《日华子本草》:泻毒药,泄天行黄病、温疟,破症瘕。

⑤《本草图经》:治隐疹风及风毒脚肿。

⑥《医学启源》:泻肺。

⑦《本草正》:性峻利,善逐水邪痰涎,泻湿热胀满。

⑧《药征》:主利水,旁治掣痛,咳烦。

⑨《现代实用中药》:用于壮实体质之腹水,全身水肿。胸肋膜积水等。

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杀虫。

大戟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大戟性味

味苦、辛、性寒、有毒

大戟归经

肺;脾;肝;肾;膀胱经

大戟图片

大戟药物形态

①大戟,又名:荞(《尔雅》),邛巨(《本经,),龙虎草、九头狮子草、京大戟,将军草、臌胀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龙、大猫儿眼、黄花大戟、黄芽大戟、千层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盘棋。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株含有白色乳汁。根细长,圆锥状。茎直立,上部分枝,表面被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几无柄;长圆形或披针形,长3~6厘米,宽6~12毫米,全缘,下面稍被白粉。杯状聚伞花序,通常5枝,排列成复伞形;基部有叶状苞片5;每枝再作2至数回分枝,分枝处着生近圆形的苞叶4或2,对生;雌、雄花均无花被,花序基部苞叶近肾形;萼状总苞内有雄花多数,每花仅有雄蕊1,花丝细柱形;花序中央有雌花1,仅有雌蕊1,子房圆形,花柱3,顶端分又,伸出总苞外并常下垂。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凸起物。种子卵圆形,表面光滑,灰褐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于路旁、山坡、荒地及较阴湿的树林下。分布东北、华东地区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等地。

②红芽大戟(《小儿药证直诀》)

多年生草本,高0.3~1米。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残棕褐色,直径0.5~2厘米。茎直立,分枝少或不分枝,小枝具2行小绒毛;托叶通常4枚,与叶柄合生,呈刚毛状。叶对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长椭圆形成线状披针形,长2~10厘米,宽0.5~3厘米,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短茸毛,,尤以脉上为多。顶生聚伞花序;花两性,淡紫红色或有时白色,无柄;花萼4齿裂;花冠筒状漏斗形,长2~3毫米,喉部密被长毛,先端4裂;雄蕊4,花丝线形,长约1毫米,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卵形或椭圆形,有4~8棱。种子2枚,具有肥厚的珠柄。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生于低山坡草丛中的半阳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大戟化学成分

根含三萜类成分大戟酮(euphorbon),生物碱,大戟色素体(euphorbia)A、B、C等。另含树胶、树脂。新鲜叶含维生素C 110mg%-112mg%。

大戟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0.5-2cm,近根头部偶有膨大至4cm;根头常见茎的残基及芽痕。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纵直沟纹及横向皮孔,支根少而扭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棕黄色或类白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断面色白者为佳。

大戟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将根切成薄片,加冰醋酸与浓硫酸各1滴,在扩大镜下观察,可见乳汁管中所含乳汁显红色。

大戟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寒喜潮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粘质壤上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分根繁殖,育苗移栽法。种子繁殖:4月上旬育苗,撒播或条播,将种子均匀播下,覆薄细土,稍加镇压,浇水,保持床土湿润。约经2-3星期出苗。苗高12-15cm时移移。选阴天,将订地浇透水,挖幼苗,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穴深12cm,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量7.5kg。分根繁殖:秋季桔叶后或早春萌芽前,挖掘根部,进行分根,每根带有2-3个芽,按行株距30cm×25cm开穴栽种。

田间管理 幼苗定植后,如有缺株,应及时补栽,并施1次稀人粪尿。现蕾时要及时摘蕾,再施1次粪肥或饼肥。每隔半月需松土除草。

大戟炮制方法

大戟: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润透,切段或切片,晒干。醋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加醋浸拌,置锅内用文火煮至醋尽,再炒至微干,取出,晒干。(大戟100斤,用醋30~60斤)

大戟毒性

取京大戟2000g,均分为4份,每份加醋50、150、250、350ml拌匀、浸透,炒至醋液吸尽,再取出晾干,即分别得10%、30%、50%、70%的醋制京大戟。上述4种醋制京大戟及未炮制的生品京大戟,分别取相同量,每种浸以10倍体积水,浸透后煎2次,每次15min,滤取滤液,浓缩至每1ml含原生药8g。

大戟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慢性肾炎水肿

大戟根洗净,刮去粗皮,切片,每斤以食盐3钱,加水适量拌匀,吸入后晒干或烘干呈淡黄色,研成细末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次1.5~2分,隔日1次,空腹温开水送下,6~9次为一疗程。共观察60余例,均有显着的消肿作用,一般经治6~7天后水肿即完全消失。患者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其泻下作用常在服药后2~4小时最为剧烈;如症状严重,可进食水果或冷糖开水,反应即可减轻。服药期间用低盐饮食,禁食生冷、辛辣、鱼及猪头肉等发物.禁用于孕妇、心力衰竭、食道静脉曲张及体弱者。

大戟相关论述

1.《纲目》:大戟,其根辛苦,戟人咽喉,故名。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北地绵大戟,色白,其根皮柔韧如绵,甚峻利,能伤人,弱者服之,或至吐血,不可不知。.....控涎丹,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湿也,得气与火,则凝滞而为痰、为饮、为涎、为涕、为癖。大戟能泄脏腑之水湿,甘遂能行经隧之水湿,白芥子能散皮里膜外之痰气,惟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2.《本草经疏》:大戟,苦寒下泄,故能逐诸有余之水。苦辛甘寒,故散颈腋痈肿。又:大戟,阴寒善走而下泄,洁古谓其损真气,故凡水肿不由于受湿停水,而由于脾虚,土坚则水清,土虚则水泛滥,实脾则能制水,此必然之数也。今不补脾而复用疏泄追逐之药,是重虚其虚也,宜详辨而深戒之。惟留饮、伏饮停滞中焦及元气壮实人患水湿,乃可一暂施耳。

大戟药理作用

1.致泻:对离体回肠的作用 各种京大戟生、制品煎剂对离体回肠均有兴奋作用,肠蠕动增加,肠平滑肌张力提高。并随着炮制醋液浓度的提高,收缩强度似有加强趋势,其中50%、70%浓度兴奋作用特别明显。本品能刺激肠管,引起肠蠕动增加,产生泻下作用。京大戟根乙醚抽出物有致泻作用,热水抽出物对猫有剧泻作用。

2.对平滑肌作用:提取物能扩张末稍血管,兴奋妊娠离体子宫。

大戟注意事项

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大戟备注

历代《本草》所载大戟,品种亦不止一种,但大多数是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如《蜀本草》中所述的大戟,《本草图经》的"滁州大戟"、"并州大戟"以及《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大戟"所述的形态都和大戟科大戟近似。此外,《本草图经》中的"河中府大戟",似为豆科植物;《纲目》所称的"北方绵大戟",似即今之绵大戟(参见"狼毒"条);至于茜草科的红芽大戟,《本草》中未见收载,但为目前大戟药材中使用最广的一种。

大戟出处

《本经》

大戟药方

①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活法机要》)

②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③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纲目》)

④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⑤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⑥治忽患胸背、手脚、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易不定: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丸数不妨。(《三因方》控涎丹)

⑦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一两,茵陈二两。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

⑧治温疟寒热腹胀:大戟五钱,柴胡、姜制半夏三钱,广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脉正宗》)

⑨治晚期血吸虫病:京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四至五克。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丹参五钱,马鞭草五钱)以助肝脾缩小。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淋巴结结核:大戟二两,鸡蛋七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三小时,将蛋取出,每早,去壳食鸡蛋一个。七天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扁桃体炎:红芽大戟五分至一钱,含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⑿治牙齿摇痛:大戟咬于痛处。(《生生编》)

⒀治颈项腋间痈疽:大戟三两(浸酒炒,晒干),当归、于白术各二两。共为末;生半夏(姜水炒)为末,打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食后白汤下。(《本草汇言》)

大戟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窄叶大戟

窄叶大戟

拔毒消肿。

  • 发布于 2022-02-03 02:10:50
高山大戟

高山大戟

祛湿;止痒;生肌。主癣疾;黄水疮

  • 发布于 2022-02-16 06:15:50
京大戟

京大戟

泻水逐饮。

  • 发布于 2022-01-08 18:04:11

细叶大戟

《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 发布于 2022-01-04 19:44:14
红大戟

红大戟

泻水逐饮;解毒散结。主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痈疮肿毒

  • 发布于 2022-02-10 15:33:45

相同药味中药

土贝母

土贝母

散结毒,消痈肿。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及蛇虫毒。 ①《本草从新》:治外科痰毒。 ②《百草镜》:能散痈毒,化脓行滞,解广疮结毒,除风湿,利痰,敷恶疮敛疮口。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治淋巴腺

  • 发布于 2022-01-29 12:08:23
天王七

天王七

祛风湿,理气活血,健脾胃,消炎镇痛,生肌。治劳伤,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白带。

  • 发布于 2022-02-23 19:07:40
山豆根

山豆根

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治喉痈,喉风,喉痹,牙龈肿痛,喘满热咳,黄疸,下痢,痔疾,热肿,秃疮,疥癣,蛇、虫、犬咬伤。 ①《开宝本草》:主解诸药毒,止痛。消疮肿毒,急黄发热咳嗽,杀小虫。 ②《本草图经》

  • 发布于 2022-01-07 13:15:58
橄榄根

橄榄根

祛风湿;舒筋络;利咽喉。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脚气;咽喉肿痛

  • 发布于 2022-01-16 13:56:17
水仙根

水仙根

治痈肿疮毒,虫咬,鱼骨哽。 ①《纲目》:治痈肿及鱼骨哽。 ②《本草再新》:治痈疽疮毒,排脓消肿,解热,去风,疗百虫咬伤。 ③《岭南采药录》:取头部捣烂,敷治乳痈;又治一切毒痈疽,捣烂敷之,能散毒。 ④

  • 发布于 2022-02-20 15:15:37
水珍珠菜

水珍珠菜

清热化湿,消肿止痛。主治感冒发热。外用治湿疹。

  • 发布于 2022-02-10 18:04:4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