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良姜别名:大良姜、山姜、良姜。 大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冷痛;伤食吐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大高良姜来源
大高良姜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的草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大高良姜功效与作用
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主胃脘冷痛;伤食吐泻
大高良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大高良姜性味
大高良姜药物形态
大高良姜,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5-2.5m。根茎粗壮,圆形,有节,棕红色并略有辛辣味。叶2列,无叶柄或极短;叶片长圆形或宽披针形,长30-50cm,宽6-140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钝,常棕白色,两面无毛或背面有长柔毛;叶舌长5-10mm,先端钝。圆锥花序顶生,直立,鑫花,长14-32cm,径4-8cm,花序轴上密生柔毛,多分枝;总苞片线形,长约20cm;小苞片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1-2cm;花绿白色,清香;花萼管状,顶端不等的3浅裂,有缘毛;花冠管与萼管略等长,裂片3,长圆形,唇瓣倒卵形至长圆形,长2.5-3cm,宽8-12mm,基部成爪状,有红色条纹;雄蕊1,与唇瓣基部;子房下位,无毛,花柱细长,柱头略膨大。,蒴果长圆形,不开裂,长1-1.5cm,宽约7mm,中部稍收缩,熟时橙红色。种子多角形,棕黑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大高良姜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茎呈圆柱形,有分枝。长8-12cm,直径2-3cm。表面红棕色或暗紫色,有波浪形的淡黄色叶痕形成的环节,节间长0.5-Icm,具纵皱纹;根茎下侧有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皮部占2/3,内皮层明显,维管束星点明显可见,木部与皮部分离。气芳香,味辛辣。以分枝少、色红棕、气香烈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皮层薄壁组织中散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的壁厚,层纹明显,胞腔细小,可见纹孔;木质部有3-6导管。薄壁细胞含淀粉粒;薄壁细胞间有较多的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油滴或红棕色树脂状物。
大高良姜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醚10ml,浸15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后得芳香辛辣的油状物,加浓硫酸1滴与香草醛结晶1粒,显棕色或黄绿色。(检查黄酮类)
大高良姜炮制方法
大高良姜药理作用
1.祛痰作用:大高良姜的石油醚提取物对家兔有较好的祛痰作用,使支气管腺分泌增加;挥发性部分能直接刺激支气管腺;非挥发性部分则通过胃粘膜的反射产生作用。
2.抗溃疡作用:所含l′-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和1′-乙酰氧基丁香油酚乙酸酯对Shay大鼠胃溃疡有显着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根茎的水煎剂以0.25%- 0.75%浓度对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挥发油在体外对结核杆菌、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大高良姜注意事项
《云南中药志》:“胃热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