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别名:宝鼎香、黄姜。 姜黄的功效与作用: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②《日华子本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姜黄英文
姜黄来源
姜黄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多为栽培。植于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偶有野生的。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姜黄功效与作用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用于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①《唐本草》:主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于郁金。
②《日华子本草》:治症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③《本草图经》: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④《纲目》:治风痹臂痛。
⑤《本草正》: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⑥《本草述》: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⑦《医林纂要》:治四肢之风寒湿痹。
⑧《现代实用中药》: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于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于脓肿创伤。
姜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姜黄性味
姜黄归经
姜黄药物形态
姜黄,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发达,成丛,分枝呈椭圆形或圆柱状,橙黄色,极香;根粗壮,末端膨大成块根。叶基生,5-7片,2列;叶柄长20-45cm;叶片长圆形或窄椭圆形,长20-50cm,宽5-15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至叶柄,上面黄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花葶由叶鞘中抽出,总花梗长12-20cm,穗状花序圆柱状,长12-18cm;上部无花的苞片粉红色或淡红紫色,长椭圆形,长4-6cm,宽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绿色或绿白色,卵形至近圆形,长3-4cm;花萼简绿白色,具3齿;花冠管漏斗形,长约1.5cm,淡黄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丝短而扁平,花药长圆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细长,基部有2个棒状腺体,柱头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姜黄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姜黄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以质坚实、断面金黄、香气浓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外方4-10余列木栓化细胞,常发生在皮层部会,其外有时可见表皮及皮层细胞。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细胞;维管束有限外韧形,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少。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棕色色素;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
姜黄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少量,置滤纸上,滴加乙醇及乙醚各1滴,待干,除去粉末,滤纸染成黄色,加热硼酸饱和溶液1滴,则渐变为橙红色。再加氨试液1滴,则变成蓝黑色,后渐变为褐色,久置,则又变为橙红色。
(2)取本品细粉10mg,加醋酐2ml,振摇后加硫酸1-2滴,在荧光灯(365nm)下呈血红色。
姜黄栽培技术
1.气候土壤: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佳。
2.整地:一般不须深耕,在种前将土地翻耙2-3次,整平作畦。施足基肥。
3.种植:用根茎繁殖。栽种期在四川、陕西等地,多于夏至前后,浙江地区在清明前后。按行距33-40cm,株距25-33cm开穴,每穴放入姜种3-5个,覆盖细土2-3cm。栽后约20天左右即可出苗。
4.苗高10-13cm时用稀人粪追肥一次;第2次追肥在处暑前后;第三次在白露前3-4天,宜用饼肥及草木灰;每次追肥前,必先锄草、松土。当干旱少雨时,须于早上或夜晚浇水,使苗叶生长正常。
5.病虫害防治:虫害主要为土蚕和蛴螬,可用6%六六六粉在整地时撒入防治,或用人工捕捉或堆草法诱杀。
姜黄炮制方法
姜黄毒性
姜黄贮藏方法
姜黄相关论述
①《本草拾遗》:"姜黄,性热不冷,《本经》云寒,误也。"
②《纲目》:"姜黄、郁金、蒁药三物,形状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姜黄兼入脾,兼治气,蒁药则入肝,兼治气中之血,为不同尔。古方五痹汤,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戴原礼《要诀》云,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
姜黄注意事项
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
姜黄出处
姜黄药方
1.治心痛不可忍:姜黄(微炒)、当归(切,焙)各一两,木香、乌药(微炒)各半两。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茱萸醋汤调下。(《圣济总录》姜黄散)
2.治九种心痛,发作无时,及虫痛不可忍者:姜黄三分,槟榔半两,干漆(捣碎,炒令烟出)半两,石灰(炒令黄色)一两。上药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姜黄散)
3.治胃炎,胆道炎,腹胀闷,疼痛,呕吐,黄疸:姜黄一钱五分,黄连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钱二分,广郁金一钱五分,绵菌陈一钱五分。水煎服。(《现代实用中药》)
4.治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一两,白术二两。每服一两,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赤水玄珠》姜黄散)
5.治室女月水滞涩,调顺营气:姜黄、丁香、当归(切,焙)、芍药各半两。上四味,捣细罗为散,每服二钱匕,温酒调下。经脉欲来,先服此药,不拘时候。(《圣济总录》姜黄散)
6.治经水先期而至,血涩少,其色赤者:当归、熟地、赤芍、川芎、姜黄、黄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医宗金鉴》姜芩四物汤)
7.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姜黄一两,当归一两(挫,微炒),熟干地黄一两,艾叶一两(微炒),鹿角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大分,去滓,每于食前温服。(《圣惠方》姜黄散)
8.治产后腹痛:姜黄二分,没药一分。上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盏,入药煎至一盏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约人行五、七里,再进一服。(《普济方》姜黄散)
9.治一切跌打:桃仁、兰叶、丹皮、姜黄、苏木、当归、陈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没药。水、酒、童便煎服。(《伤科方书》姜黄汤)
10.治牙痛不可忍:姜黄、细辛、白芷等分。上为细末,并擦二、三次,盐汤漱。(《百一选方》姜黄散)
11.治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