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皂荚别名:阿勒勃、波斯皂荚、清泻山扁豆、 香肠豆。 婆罗门皂荚的功效与作用:①《本茸拾遗》: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②《海药本草》: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令黄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8g。
婆罗门皂荚英文
婆罗门皂荚来源
婆罗门皂荚产地分布
我国南部各地有栽培。原产印度、缅甸和斯里兰卡。
婆罗门皂荚功效与作用
①《本茸拾遗》: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
②《海药本草》: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令黄用。
婆罗门皂荚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g。
婆罗门皂荚性味
婆罗门皂荚归经
婆罗门皂荚药物形态
腊肠树,又名:牛角树、黄槐花树。
乔木,高可达15米,全株无毛。树皮灰白色,平滑。双数羽状复叶,对生;叶柄及叶轴无腺点;小叶4~8对,卵形至椭圆形,长6~1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短尖,全缘,两面均被微毛。花腋生,总状花序疏散,悬垂;萼片5,长卵形,薄,长1~1.5厘米;花冠蝶形,花瓣5,鲜黄色,直径约4厘米,瓣片卵圆形,大小几相等;雄蕊10,不等长,且不完全发育,花丝弯曲,药椭圆形;雌蕊1,子房几无柄,花柱内弯,柱头顶生,截形。荚果圆柱形,暗褐色,长30~60厘米。种子扁平,赤褐色,光亮,种子间有隔膜。花期6月。
婆罗门皂荚性状鉴别
荚果圆柱形,长30-60cm,直径1.5-2cm,顶端尖,基部有时具木质状的果柄;表面暗褐色,平滑而带光泽,腹缝、背缝明显。果皮薄,硬而木质状。内有多数横隔,每隔有种子1颗,具长而暗色的珠柄,附着于腹缝。种子扁卵圆形,长约0.8cm,宽0.6cm,厚0.4cm,赤褐色,光滑而质坚,内为淡黄色,胚乳角质状,胚弯曲。味甜而微酸,有特异臭。以干燥、完整、无柄、摇之不响者为佳。
婆罗门皂荚临床应用
治疗胃脘痛:取腊肠树果仁制成煎剂,每10毫升内含鲜果约1两(10两制),为1次量。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56例胃脘痛(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收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对便秘、胃酸过多、食欲不振等症,亦有明显改善作用。据介绍,本品为-种止痛轻泻剂,但久煎(一般煎8小时以上)后则无泻下作用,反有收敛作用。本品有小毒,过量可引起呕吐。故一般以采用未完全成熟之果实为好。
婆罗门皂荚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心膈间热风,心黄,骨蒸寒热,杀三虫。
2.《海药本草》:主热病及下痰,杀虫,通经络。子疗小儿疳气。凡用先炙令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