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小蓟

[Xiǎo Jì]

小蓟别名: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小蓟图片

小蓟英文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小蓟来源

为菊科植物小蓟的全草或根。夏、秋两季采收,晒干。

小蓟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除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外的全国各地。

小蓟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小蓟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小蓟性味

味甘、微苦、性凉

小蓟归经

归肝;脾经

小蓟图片

小蓟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长匍甸根。茎直立,高约50厘米,稍被蛛丝状绵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5厘米,两面均被蛛丝状绵毛,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齿端钝而有刺,边缘具黄褐色伏生倒刺状牙齿,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或钝圆,无柄。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钟状,苞片5裂,疏被绵毛,外列苞片极短,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有刺,内列的呈披针状线形,较长,先端稍宽大,干膜质;花冠紫红色;雄花冠细管状,长达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2倍,雄蕊5,聚药,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细管状,长达2.8厘米,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4倍,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管之外。瘦果长椭圆形,无毛,冠毛羽毛状,淡褐色,在果热时稍较花冠长或与之等长。花期5~7月。果期8~9月。

小蓟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 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小蓟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蒲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于水溶上温浸2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0.5ml深解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及芦丁乙醇液干,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0.5% 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绿原酸显蓝色荧光,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后芦丁显黄色。

小蓟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6-7月待花苞枯萎时采种,晒干,备用。早春2-3月播种,穴播按行株距20cm×20cm开穴,将种子用草木灰拌匀后播入穴内,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至出苗。

田间管理 苗6-10cm时间苗,补苗,每穴留苗3-4株,并结合耕除草,第2次在5月中耕除草结合施人畜粪肥。

小蓟炮制方法

小蓟:拣净杂质,去根,水洗润透,切段,晒干。小蓟炭:取净小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但须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小蓟毒性

大鼠每天给煎剂80g/kg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

小蓟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小蓟临床应用

①治疗疮疡

采新鲜小蓟叶先后经0.1%过锰酸钾溶液及0.5%食盐水冲洗数次后,压榨取汁,静置1小时,倾去上层清液,取深绿色沉淀液体20毫升和白凡士林80克调成药膏。治疗疮疡、外伤化脓及职业性盐卤外伤化脓共200例,一般换药4~7次即可痊愈,未发现不良副作用。

②治疗产后子宫收缩不全及血崩

取小蓟浸膏(1:10)每次1~3毫升,日服3次。观察45例,证明确有收缩子宫、制止出血的作用。一般在服药后2~3天产后子宫平均收缩2~5厘米。如大量出血时。可每次服4~8毫升,每日3~4次,血止后改用一般剂量,或以鲜全草2两,水煎2次分服。治崩漏30例,大部分2天后血止或显著减少。

③治疗麻风性鼻衄

取全草洗净、捣碎,用纱布滤出液体,放锅内煎熬蒸发其水分,待冷却后加入适量防腐剂,装玻璃瓶内备用。用时以棉球蘸液汁塞在鼻中隔的糜烂面或溃疡面的出血点上,每天更换3~4次。治疗34例,痊愈24例(70.6%)。一般衄止在4~14天,鼻中隔溃疡面愈合在21~33天内,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小蓟相关论述

《唐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日华子本草》: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本草汇言》: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如前人云养精保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本草求原》: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小蓟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1.《品汇精要》:忌犯铁器。2.《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3.《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小蓟备注

此外,同属植物刻叶刺儿菜的全草在东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性状与小蓟相似,但茎略粗,直径3~5毫米,叶边缘有明显块刻。头状花序的总苞棕黄色,苞片6~8列,三角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气弱,味淡。

小蓟出处

《本章经集注》

小蓟药方

①治心热吐血口干: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黄汁、小蓟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药相和,搅令匀,不计时候,细细呷之。(《圣惠方》)

②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蓟一握,研,绞职汁,以酒半盏调服。如无生汁,只捣干者为末,冷水调下三钱匕。(《圣济总录》清心散)

③治呕血、咯血:大蓟、小蓟、荷叶、扁柏叶、茅根、茜草、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等分。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先将白藕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下。(《十药神书》十灰散)

④治下焦结热血淋:生地黄(洗)四两,小蓟根、滑石、通草、蒲黄(炒)、淡竹叶、藕节、当归(去芦,酒浸)、山栀子仁、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济生方》)

⑤治崩中下血:小蓟茎、叶(洗,切)研汁一盏,入生地黄汁一盏,白术半两,煎减半,温服。(《千金方》)

⑥治妊娠胎堕后出血不止:小蓟根叶(锉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五两。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烂熟去滓至一大碗,将药于铜器中煎至一盏,分作二服,日内服尽。(《圣济总录》小蓟饮)

⑦治妇人阴庠:小蓟煎汤,日洗三次。(《广济方》)

小蓟治疗疾病

相同药味中药

凉薯

凉薯

块根:止渴,解酒毒。 慢性酒精中毒:鲜块根拌白糖吃。 酒醉口渴:鲜块根半斤嚼吃。 种子有毒,可作杀虫剂,对防治烟、甘蔗、棉蚜虫有效。外用治疥疮。

  • 发布于 2022-01-24 21:28:23
小发散

小发散

祛风除湿;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瘀肿

  • 发布于 2022-02-14 01:57:26
枇杷

枇杷

润肺,止渴,下气。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 ①孟诜:利五脏。 ②崔禹锡《食经》:下气,止哕呕逆。 ③《日华子》:治肺气,润五脏,下气。止呕逆,并渴疾。 ④《滇南本草》:治肺痿痨伤吐血,咳嗽吐

  • 发布于 2022-01-27 08:04:20
火赤链蛇

火赤链蛇

袪风湿,止痛。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疼痛。

  • 发布于 2022-02-13 06:27:40
炉甘石

炉甘石

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 发布于 2022-02-01 06:19:16
白石英

白石英

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心神不安;惊悸善忘;小便不利;黄疸;石水;风寒湿痹

  • 发布于 2022-02-21 23:51:2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