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山扁豆

[Shān Biǎn Dòu]

山扁豆别名:梦草、挞地沙、细杠木、砂子草、细密梳、细柑木、蛇谷草、野通草。 山扁豆的功效与作用:清肝利湿,散瘀化积。治湿热黄疸,暑热吐泻,水肿,劳伤积瘀,小儿疳积,疗疮痈肿。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消食,生津。治疳积,止烦渴。②《广东中药》:治劳伤积瘀,内伤咳嗽。③《贵州草药,:清热消肿,利水通淋。④《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大剂量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山扁豆图片

山扁豆英文

Herb of Sensitiveplant-like Senna

山扁豆来源

为豆科植物山扁豆的全株。夏、秋采收全株,晒干或焙干。

山扁豆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地或空旷地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山扁豆功效与作用

清肝利湿,散瘀化积。治湿热黄疸,暑热吐泻,水肿,劳伤积瘀,小儿疳积,疗疮痈肿。

①《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消食,生津。治疳积,止烦渴。

②《广东中药》:治劳伤积瘀,内伤咳嗽。

③《贵州草药,:清热消肿,利水通淋。

④《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积。治毒蛇咬伤。

山扁豆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大剂量1~2两)。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山扁豆性味

甘苦、平、无毒

山扁豆归经

肝;肾;脾;胃经

山扁豆药物形态

亚灌木状草本,高30~45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瘦长,斜升或四散,多少被有短柔毛。双数羽状复叶,互生,长7.5~10厘米;托叶线形,长尖;小叶25~60对,镰刀状钱形,长3~5毫米,少有8毫米,先端短尖。花梗腋生,。单一或数朵排成短总状花序;萼片5,披针形,先端急尖;花瓣5,黄色,少有长于萼片者;雄蕊10,5长5短,相间而生;雌蕊1,子房线形而扁,花柱内弯,柱头截形。荚果条形,扁平,长2.5~5厘米;宽约5毫米,疏被毛。种子16~25粒,深褐色,平滑、光泽。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种子(山扁豆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山扁豆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正-三十一烷醇(n-hentriacontanol),茎叶含大黄酚(chrysophanol)。

山扁豆性状鉴别

全草长30-45cm。根细长,须根发达,外表棕褐色,质硬,不易折断。茎多分枝,呈黄褐色或棕褐色,被短柔毛。叶卷曲,下部的叶多脱落,黄棕色至灰绿色,质脆易碎;托叶锥尖。气微,味淡。

山扁豆栽培技术

喜温暖或凉爽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种子繁殖,早春直播、点播或条播,覆土5~6分。稍镇压后浇水,如温度15~18℃,10天左右出苗。苗出齐后应行间苗,并注意松土和除草。7~8月可施肥一次,主要施用氮肥和磷肥。

山扁豆相关论述

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消食,生津。治疳积,止烦渴。

2.《广东中药》:治劳伤积瘀,内伤咳嗽。

3.《贵州草药》:清热消肿,利水通淋。

4.《广东中草药》:清热解毒,消积。治毒蛇咬伤。

5.《广州植物志》:山扁豆,印度有用其根以治胃痉挛。

山扁豆药理作用

全草有泻下作用。

山扁豆出处

《救荒本草》

山扁豆药方

①治黄疸病:水皂角二两,地星宿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暑热叶泻:山扁豆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水肿和淋症:水皂角、萹蓄各一两,煨水服。

④治小儿疳积:水皂角、水杨梅、菜油各五钱,红牛膝二钱,蒸小母鸡一只吃。

⑤治夜盲:水皂角二两、菊花三钱,炖猪蹄一对吃。

⑥治肩疮:水皂角叶、水冬瓜叶各适量,捣绒,外敷患处。(③方以下出《贵州草药》)

⑦治疔疮:山扁豆鲜叶适量,捣烂,加盐少许,拌和外敷。

⑧治痈肿:山扁豆叶,研细末,用蜂蜜或鸡蛋白调敷。

⑨治肺痈(吐臭痰):山扁豆鲜全草四两,用瘦猪肉四两煮汤,以汤煎药服。

⑩治漆疮:山扁豆全草适量,水煎洗。(⑦方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山扁豆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扁豆藤

扁豆藤

①《滇南本草》:治风痰迷窍,癫狂乱语,同朱砂为末姜汤下。 ②《纲目》:治霍乱,同芦萚、人参、仓米等分煎服。

  • 发布于 2022-02-05 15:59:35
扁豆叶

扁豆叶

治吐泻转筋,疮毒,跌打创伤。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孟诜:吐利后转筋,生捣叶一把,以少醋浸汁服。 ③《食疗本草》:治瘕,和醋煮。 ④《日华子本草》:敷蛇虫咬。 ⑤《滇南本草》:烧灰搽金疮脓血

  • 发布于 2022-02-22 13:03:22

小扁豆根

祛风;活血止痛。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 发布于 2022-01-22 15:54:06
白扁豆

白扁豆

健脾,化湿,消暑。主脾虚生湿,食少便溏,白带过多,暑湿吐泻,烦渴胸闷

  • 发布于 2022-01-08 14:09:58
扁豆衣

扁豆衣

健脾,化湿。治痢疾,腹泻,脚气浮肿。 ①《本草便读》:达肌行水。 ②《安徽药材》:补脾化湿,止泻痢。治食物中毒性上吐下泻,解酒精中毒。 ③《江苏植药志》:治脚气足肿。

  • 发布于 2022-02-27 21:24:06
圆叶野扁豆

圆叶野扁豆

清热解毒,止血生肌。主治急性肝炎,肺热,大肠湿热。

  • 发布于 2022-01-03 14:16:10
扁豆花

扁豆花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①《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 ②《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功同扁豆。 ③《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

  • 发布于 2022-02-10 03:31:17
扁豆根

扁豆根

治便血,痔漏,淋浊。 ①《滇南本草》:治大肠下血,痔漏,冷淋。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去腐。

  • 发布于 2022-01-17 08:32:16

相同药味中药

刺蜜

刺蜜

治骨蒸烦渴,血痢,腹泻,腹痛,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骨热,痰嗽,痢暴下血,开胃,止渴,除烦。 ②《新疆药材》:疗痢疾,腹泻,腹痛。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滋补强壮,涩肠,止痛。

  • 发布于 2022-02-08 21:49:07
大花石上莲

大花石上莲

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主肺热咳嗽;咯血;头晕;头痛;闭经;崩漏;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2-06 13:42:14
慈竹沥

慈竹沥

清热化痰;定惊除烦。主痰热咳喘;心烦;小儿惊风;中风痰迷

  • 发布于 2022-01-29 02:39:17
玉

润肺清胃;除烦止渴;镇心;明目。主喘息烦满;消渴;惊悸;目翳;丹毒

  • 发布于 2022-01-01 18:04:29
白及

白及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 ①《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②《别录》:除白癣疥虫。 ③《药性论

  • 发布于 2022-01-22 11:32:46
茴香虫

茴香虫

治胃痛,噎膈,小肠疝气。 ①《本草衍义》:治小肠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③《四川中药志》:治噎膈。

  • 发布于 2022-01-10 10:05:47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