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山柰

[Shān Nài]

山柰别名:三奈子、三赖、三柰、山辣、三藾、沙姜。 山柰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吹鼻。

山柰图片

山柰英文

Galanga Resurrectionlily Rhizome

山柰来源

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12月至次年3月间,地上茎枯萎时,挖取二年生的根茎,洗去泥土,横切成片。用硫黄烟熏1天后,铺在竹席上晒干。切忌火烘,否则变成黑色,缺乏香气。

山柰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现多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山柰功效与作用

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于胸隔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①《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②《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③《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④《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山柰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吹鼻。

山柰性味

味辛、性温

山柰归经

胃、脾经

山柰药物形态

多年生宿根草本。块状根茎,单生或数枚连接,淡绿色或绿白色,芳香;根粗壮。无地上茎。叶2枚,几无柄,平卧地面上;圆形或阔卵形,长8~15厘米,宽5~12厘米,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质薄,绿色,有时叶缘及尖端有紫色渲染;叶脉10~12条;叶柄下延成鞘,长1~5厘米。穗状花序自叶鞘中出生,具花4~12朵,芳香;苞片披针形,绿色,长约2.5厘米,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长2.5~3厘米;花冠裂片狭披针形,白色.长1.2~1.5厘米;唇瓣阔大,径约2.5厘米,中部深裂,2裂瓣顶端各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侧生的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长约1.2厘米;药隔宽,顶部与方形冠筒连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二细长棒状附属物,柱头盘状,具缘毛。果实为蒴果。花期8~9月。

山柰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根茎横切片圆开或近圆形,直径1-2cm,厚2-5mm,有时2-3个相连。外皮皱缩,浅褐色或黄褐色,有的有根痕及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富粉性,常略凸起,习称“缩皮凸肉”。质坚脆,易折断,气芳香,味辛辣。

以色白、粉性足、气香浓、味辛辣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①淀粉粒单位类圆形、椭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5-30μm,脐点,层纹不明显,偶见复粒。②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③螺纹导管直径20-30μm,偶见梯形导管。④色素块黄色或黄棕色。

山柰鉴别方法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min,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显紫红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加热3min,放冷后,加重氮苯磺酸试液1-2滴,显红色。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提取1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忆烷-醋酸乙酯 (18:1)为展开剂,开展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角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品质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曲》1995年版规定:本品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山柰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高温湿润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旱,不耐寒,7、8朋气温在30-36℃时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含有机质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春季3月中下旬播种,条播或点播行距10-15cm,株距5-6cm,每1hm2用种量22.5-3.kg。根茎繁殖:在收获时先留皮色鲜艳光这个子饱满而分芽多的根茎,贮于沙中越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折取一年生的根芽,用草木灰涂好伤口,随折随种,按20cm×20cm的行株距开穴,每穴种3段根茎,每1hm2用种量900-1050kg。

田间管理,幼苗期中耕宜浅,并结合培土,封行后每隔2个月中耕除草1次。追肥分别于5、7、8朋施堆肥或厩肥。遇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

山柰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筛去灰屑。

山柰贮藏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

山柰相关论述

1.《本草正义》:山柰,李氏《纲目》称其辛温,谓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盖味辛温而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

2.《品汇精要》:辟秽气;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3.《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

4.《本草汇言》: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5.《岭南采药录》:冶跌打伤,又能消肿。治骨哽,以之和赤芍、威灵仙等分,水煎服。

山柰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本品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仰制作用。

山柰注意事项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山柰备注

云南产的山柰不止一种,其同属植物有作香料服食而中毒者 ,值得注意!

山柰出处

《纲目》

山柰药方

①治心腹冷痛:山柰、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濒湖集简方》)

②治一切牙痛:山柰子二钱(用面裹煨热),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③治风虫牙痛:肥皂一个,去穰,内入三赖、甘松各三分,花椒、盐不拘多少,以塞肥皂满为度,用面包,炼红,取研为末,每日擦牙。(《摄生众妙方》)

山柰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黄花山柰

黄花山柰

解毒;祛风湿。主蛇咬伤;;风湿痹痛

  • 发布于 2022-01-23 01:08:56

相同药味中药

杉木根

杉木根

治淋病,疝气,痧秽腹痛转筋,关节炎,跌打损伤,疥癣。 ①《分类草药性》;治五淋,气痛,心腹胀肿,气喘。 ②《四川中药志》:治疝气痛,霍乱转筋,及敷金疮、疥癣。 ③《广西药植名录》:利尿,治白带。

  • 发布于 2022-01-01 00:26:03
杏枝

杏枝

《本草图经》:主堕伤。

  • 发布于 2022-02-25 18:17:32
桑叶露

桑叶露

《金氏药帖》:治目疾红筋,去风清热。

  • 发布于 2022-02-22 17:32:03
白补药

白补药

强筋壮骨,补虚益损。

  • 发布于 2022-02-05 08:06:31
羽萼

羽萼

止血;解毒止痒。主鼻衄;咳血;外伤出血;皮炎;癣症

  • 发布于 2022-01-11 12:28:24
苦白蜡

苦白蜡

祛风;消肿;止血。主风湿痹痛;疮疡肿痛;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2-11 22:12:21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