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蒟别名:酒饼藤、爬岩香、二十四症、上树风、石蒟、穿壁风、满天香、小风藤。 山蒟的功效与作用: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②《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品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山蒟英文
山蒟来源
山蒟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我国南部。
山蒟功效与作用
①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
②《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③《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山蒟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鲜品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山蒟性味
山蒟归经
山蒟药物形态
木质藤本,长达数米。枝圆柱形,稍有棱,无毛,节上常生不定根。叶互生,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或楔形,有时明显不对称,两面无毛或下面被极稀的短柔毛,叶脉5~7条;叶柄长5~8毫米,托叶痕超过叶柄中部。花单性,雌雄异株;穗状花序与叶对生;苞片近圆形,无柄,盾状;花小,黄绿色;雄蕊2,花丝短;子房无柄,柱头4裂,稀有3裂。浆果球形,黄色,直径2.5~3毫米。花期4~7月。生于林中,常攀援于树上或石上。
山蒟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细长,直径1-3mm;表面灰褐色,有纵纹,节膨大,有不定根,节间长2-10cm;质脆易断,断面皮都灰褐色,较薄,木部灰白色,有许多小孔。叶多皱缩,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2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常偏斜;上表面墨绿色,下表面灰绿色;质脆。气清香,味辛辣。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内侧有2-3列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偶见石细胞。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方有1-6列呈三角状排列的纤维群;木部导管直径较大。中央髓部可见维管来及粘液道。
山蒟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10ml,振摇10min,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2-3滴,即显棕红色,放置后渐变成紫红色。(检查挥发油)(2)取本品粗粉2g,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10min,滤过。取滤液滴于滤纸上,挥干,滴加饱和硼酸丙酮波及10 %枸橼酸丙酮液各l-2滴,干后量紫外光灯下观察,显黄绿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山蒟相关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强腰膝。治风湿痛,风寒骨痛,腰膝无力,肌肉萎缩,咳嗽气喘。
2.《广西中草药》:治风湿骨痛,手足麻痹,感冒风寒,咳嗽气喘,腹寒痛。
3.《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消肿止痛,驱风寒,通经。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山蒟注意事项
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山蒟出处
山蒟药方
①治关节痰痛:鲜山药1~2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预防中署:鲜山药0.5~1两。煎汤代茶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