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川楝子

[Chuān Liàn Zǐ]

川楝子别名:楝实、练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楝树果。 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④《纲目》:治诸疝、虫、痔。⑤《医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川楝子图片

川楝子英文

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川楝子来源

为樟科植物川楝的果实。

川楝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川楝子功效与作用

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

①《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

②《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

④《纲目》:治诸疝、虫、痔。

⑤《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核:怡疝,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川楝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川楝子性味

苦、寒、有小毒

川楝子归经

归肝、小肠、膀胱经

川楝子药物形态

川楝(《摘元方》)

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回单数羽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5~12厘米,羽片4~5对,各对间距离疏远;小叶2~5对,卵形成窄卵形,长4~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常不对称,全缘或有疏锯齿。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直径6~8毫米;萼5~6片,灰绿色;花瓣5~6枚,狭长倒披针形;雄蕊2倍于花瓣数,花丝连合成管状;子房瓶状,6~8室,偶或5室。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4月。果期9~11月。

川楝子化学成分

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

川楝子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挥散后,残渣加0.12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50%V/V)溶液6滴,呈紫红色。(检查三萜类)

川楝子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不耐荫蔽,在海拔1000m以下均可生长。以选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12月采摘浅黄色成熟果实作种,用清水浸泡2-3d,去果肉,取出果核,晾干,用湿沙贮藏催芽。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条播,按行距30cm开横沟,深约6cm,株距12cm。每穴放果核1枚,随即施人稀粪水,覆土8-10cm。播后1个月左右出苗,每枚果核可出苗3-5株。苗高10-15cm时中耕除草1次,施人粪尿;苗高18-20cm时,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培育1年,于冬季或第2年春季发芽前移栽。按行株距(2.5-3.5)cm ×(2.5-3.5)cm开穴,每穴栽苗1株,填上压实,浇足水。

田间管理 幼树要加强管理,以利成活。成年树每年春、秋季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冬季进行修枝。遇旱及时灌水。

川楝子炮制方法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川楝子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给予川楝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3.8±1.2、14.6±0.9、14.3±1.5和244.2±44.0mg/kg。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化疗指数分别为4.2和4.5。大鼠皮下注射和家兔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8mg/kg和4.2mg/kg。小鼠的累积性毒性:半数致死量为18.7mg/kg,累积系数K=1.13。猴的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变化最明显的是SGPT,其次是肌无力。SGPT升高的最低剂量是0.0025m/kg×4,比猴静脉注射治疗的显效剂量(0.5m/kg×4)小6倍。川楝素在肝脏的含量比其它组织高,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也比其它脏器明显。

川楝子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川楝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川楝子相关论述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2.《本草经疏》:楝实,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者,邪在阳明也,苦寒能散阳明之邪热,则诸证自除。膀胱为州都之官,小肠为受盛之官,二经热结,则小便不利,此药味苦气寒,走二经而导热结,则水道利矣。

川楝子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纲目》:茴香为之使。

川楝子备注

陕西、安徽、江苏、山东、湖北等地,有时以同属植物苦楝的果实,作本品使用。苦楝果实形状较小,直径1~2厘米。表面红褐色间有黄棕色,具光泽,多皱缩,有多数棕色小点。一端可见果柄残痕,另一端有一圆形凹点。果皮革质,易剥离。果核长椭圆形,具5~6条纵棱,内含种子4~6枚。种子扁梭形,紫红色,皮薄,内有子叶2片,黄白色,富油性。气微而特异,味酸而后苦。原植物洋"苦楝皮"条。

川楝子出处

《本草正》

川楝子药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②治膀胱疝气,闭塞下元,大小便不通,疼痛不可忍者:金铃子肉四十九枚(锉碎如豆大,不令研细,用巴豆四十九枚,去皮不令碎,与金铃子肉同炒至金铃子深黄色,不用巴豆),茴香一两(炒)。上件除巴豆不用外,将二味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食前。(《杨氏家藏方》金铃子散)

③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庙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医方简义》导气汤)

④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⑤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⑥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⑦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川楝子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桄榔子

桄榔子

①《开宝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汇言》:破宿食、积血。磨汁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瘕诸疼,及心胃寒疼。

  • 发布于 2022-01-10 04:23:27
海蓬子

海蓬子

平肝;利尿;降压。主高血压;头痛

  • 发布于 2022-01-12 09:06:46
茺蔚子

茺蔚子

活血调经,疏风清热。治妇女月经不调,崩中带下,产后瘀血作痛;肝热头痛,目赤肿痛,或生翳膜。 ①《本经》:主明目,益精,除水气。 ②《别录》:疗血逆,大热头痛心烦。 ③《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胀。 ④《

  • 发布于 2022-01-03 07:40:09
黑塔子

黑塔子

清热除湿。主治痔疮,肠风下血,风火牙痛,肺热咳嗽。外用治疖肿,烫火伤。

  • 发布于 2022-01-08 09:41:27
橹罟子

橹罟子

①《纲目拾遗》:补脾胃,固元气,制伏亢阳,扶持衰土,壮精神,益血,宽痞,消痰,解酒毒,止酒后发渴,利头目,开心益志。 ②《陆川本草》:治疝气,小便不利,糖尿病。 ③《生草药手册》:煎水洗,愈汗癣。

  • 发布于 2022-02-15 17:27:06
千金子

千金子

逐水消肿,破症杀虫。治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症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具抗肿瘤作用。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闭经。 ①《蜀本草》:治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 ②

  • 发布于 2022-01-07 16:13:03
猫爪子

猫爪子

清热解毒;制酸。主急性结膜炎;传染性肝炎;痢疾;胃病吐酸

  • 发布于 2022-02-26 08:46:04
岩风子

岩风子

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淋证;水肿;乳痈;疮毒

  • 发布于 2022-02-12 05:59:05

相同药味中药

乌奴龙胆

乌奴龙胆

清热解毒,止泻。治流感发烧,咽喉肿痛,黄疸,热性腹泻。用于血和赤巴合并症,木布病,血管闭塞病,中毒性发烧,热性腹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黄疸病。

  • 发布于 2022-01-07 03:17:05
大避债蛾

大避债蛾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主痈肿疮毒

  • 发布于 2022-01-04 04:15:28
水芦荻根

水芦荻根

《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大热症发狂及热泻。

  • 发布于 2022-02-09 23:26:59
漆大姑根

漆大姑根

《广州常用草药集》:治疴呕痧症,炒熟煎茶可治红白痢症。

  • 发布于 2022-02-19 14:44:56
老牛揣

老牛揣

清热解毒;利尿止血。主咽喉肿痛;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吐血;衄血;崩漏

  • 发布于 2022-02-22 01:04:17
镜面草

镜面草

清热解毒;祛瘀消肿。主丹毒;骨折

  • 发布于 2022-01-31 07:35:08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