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子别名:槐豆、金花豹子、金豆子、金角子、金角儿、风寒豆、黄豇豆、江南豆。 望江南子的功效与作用: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①《纲目拾遗》:治疔、痈。②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③《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④《福建民间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研末,0.5~1钱。外用:研末调敷。
望江南子英文
望江南子来源
望江南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边滩地、旷野或丘陵的灌木林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此外,河北、山东、河南、台湾也有。
望江南子功效与作用
清肝明目,健胃,通便,解毒。治目赤肿痛,头晕头胀,消化不良,胃痛,腹痛,痢疾,便秘。
①《纲目拾遗》:治疔、痈。
②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
③《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
④《福建民间草药》:益肝,明目。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
⑤《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
⑥《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
⑦《广西中药志》:清肝,明目,治头晕。
望江南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研末,0.5~1钱。外用:研末调敷。
望江南子性味
望江南子归经
望江南子药物形态
望江南 灌木或半灌木,高1-2m。分枝少,无毛。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长约20cm;叶柄离基部约2mm处有1枚大而褐色、圆锥形的腺体;小叶具短柄,膜质,4-5对,叶片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9cm,宽2-3.5cm,先端渐尖,有缘毛,基部近于圆形,稍偏斜,全缘,上央密被细柔毛,下面无毛。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5cm;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卵形,早落;萼片不相等;5片,分离;花黄色,直径1.5-2cm,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基部具短狭的爪;雄蕊10,发育雄蕊7,3枚不育,无花药;子房线形而扁,被白色长毛,花柱丝状,内弯,柱头截形。荚果扁平,线形,褐色,长10-13cm,宽8-9cm,稍内弯,边加厚。种子30-40颗,长1-1.5cm,卵形,稍扁,淡褐色,有光泽,种子间有薄的横隔膜。花期4-8月,果期6-10月。
望江南子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形而扁,一端稍尖,长径3-4mm,短径2-3mm,暗绿色,中央有淡褐色椭圆形斑点,微凹,有的四周有白色细网纹,但贮藏后渐脱落而平滑,先端具斜生黑色条状的种脐。质地坚硬。气香,有豆腥味,富粘液。
望江南子鉴别方法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10ml,水浴上回流加热15分钟,放冷,滤入分液漏斗中,加氢氧化钠试液10ml,振摇,氢氧化钠层显红色。
望江南子炮制方法
望江南子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治疔、痈。
2.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
3.《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
4.《福建民间草药》:益肝,明目。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
5.《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
6.《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
7.《广西中药志》:清肝,明目,治头晕。
望江南子药理作用
种子有致泻作用,与含大黄素有关;并有明显的毒性,与含毒蛋白有关,但因具有抗原性质,狗可得到免疫。小鼠、大鼠、马喂饲种子或注射苯提取物均表现毒性。其他作用参见望江南条。
望江南子出处
望江南子药方
1、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或视物不明: 羊角豆子五钱至一两,冰糖一两,酌冲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疟疾: 望江南子炒后研末,每次服二至三钱,日二次。(《福建中草药》)
3、治高血压: 望江南子炒焦研末,每次一钱,砂糖酌量,冲开水代茶常服。(《福建中草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