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别名:怀、蘅薇香、杜、土卤、楚蘅、杜蘅、土杏、马蹄香。 杜衡的功效与作用: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①《别录》:主风寒咳逆。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④《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杜衡英文
杜衡来源
杜衡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地。
2.竽于林下草丛或溪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1.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杜衡功效与作用
散风逐寒,消痰行水,活血,平喘,定痛,治风寒感冒,痰饮喘咳,水肿,风湿,跌打损伤,头疼,龋齿痛,痧气腹痛。
①《别录》:主风寒咳逆。
②《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③《纲目》:散风寒,下气清痰,行水破血,杀虫。
④《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⑤《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⑥《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杜衡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钱;浸酒或入散剂。外用:研末吹鼻或捣敷。
杜衡性味
杜衡归经
杜衡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茎端生1~2叶。叶宽心形至肾状心形,长和宽均3~8匣米,先端钝或圆,基部心形,两面略被毛,边缘及脉上密被细柔毛;叶柄长7~15厘米。单花顶生,径1~1.2厘米;花被墒钟状,顶端3裂,裂片宽卵形,暗紫色,脉纹明显;雄蕊12;花柱6,柱头2裂。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
杜衡性状鉴别
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长约2厘米,直径1.5~2厘米,表面淡棕色或淡黄棕色,有多数环形的节,顶端残留皱缩的叶柄或叶片,下部着生多数须根。根细圆柱形,弯曲,长约7匣米,直径1~2毫米,表面灰白色至淡棕色,具细纵皱,质毙易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气芳香,味辛辣。
杜衡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后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1%香草醛浓硫酸试剂,溶液由浅棕色变为紫棕色。(检查挥发油)
杜衡炮制方法
杜衡毒性
杜衡相关论述
1.《名医别录》:治风寒咳逆。
2.《药性论》:止气奔喘促,消痰饮,破留血,主项间瘤瘿之疾。
3.《本草纲目》:散风寒,下气消痰,行水破血,杀虫。
4.《广西中药志》:通经,散寒,祛痰,利尿。
5.《江苏药材志》:发汗,祛痰。治感冒头痛,牙痛,口舌生疮。
6.《浙江天目山药植志》:催吐,祛痰,利尿。治支气管炎及水肿。
7.《本经逢原》:杜衡香窜,与细辛相似,故药肆以之代充细辛。但其气浊,不能搜涤少阴经中之寒,稍逊细辛一筹耳。
杜衡药理作用
1.黄樟醚有麻痹作用,能使动物的呼吸中枢麻痹。长时间给猫及家畜以少量,则引起和磷中毒样的肝、肾脂肪变性,对犬给予0.75g则发生呕吐,犬的致死量,皮下注射或内服均为1g/kg。
2.煎剂29g/kg灌胃,对小鼠有镇痛作用。
3.马辛挥发油0.15ml/kg腹腔注射,明显减少小鼠自发活动;0.025、0.03、0.05ml/kg腹腔注射,对小鼠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有协同睡眠作用;0.075、0.15ml/kg能延长小鼠硫喷妥钠的睡眠时间;0.25ml/kg可对抗戊四唑引起的小鼠惊厥,也对抗电休克惊厥;0.15、0.25ml/kg可增强小鼠对缺氧的耐受力;0.075、0.15ml/kg对大鼠有降温作用。
4.用0.02%-0.1%马辛挥发油0.2ml灌胃,可降低高胆甾醇血症小鼠的血脂,并呈量-效线性关系。
杜衡注意事项
体虚多汗、咳嗽咯血及孕妇忌服。
杜衡出处
杜衡药方
1.催吐方(《补缺肘后方》),治呼吸喘息,犹觉膈中痞闷,顽痰壅滞心胸。
2.治蛇伤方(《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蛇伤,局部红肿痛甚者。
3.香汗散(《杏林摘要》),治风寒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