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别名:苟起子、枸杞红实、甜菜子、西枸杞、狗奶子、红青椒、枸蹄子、枸杞果。 枸杞子的功效与作用: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②《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④王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枸杞子英文
枸杞子来源
枸杞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沟崖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边等处。野生和栽培均有。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等地。其他地区也有栽培。
枸杞子功效与作用
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①陶弘景:补益精气,强盛阴道。
②《药性论》: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
③《食疗本草》: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
④王好古:主心病嗌干,心痛,渴而引饮,肾病消中。
⑤《纲目》:滋肾,润肺,明目。
⑥《本草述》:疗肝风血虚,眼赤痛痒昏翳。治中风眩晕,虚劳,诸见血证,咳嗽血,痿、厥、挛,消瘅,伤燥,遗精,赤白浊,脚气,鹤膝风。
枸杞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钱;熬膏、浸酒或入丸、散。
枸杞子性味
枸杞子归经
枸杞子药物形态
①枸杞(《本经》),又名:杞(《诗经》),枸檵(《毛诗传》),枸忌(《本经》),羊乳(《吴普本草》),苦杞、地筋(《广雅》),象柴、纯卢、仙人杖、却老、天精(《抱朴子》),却暑(《别录》),地仙(《日华子本草》),枸棘(《本草衍义》),狗地芽(《草木便方》),红榴榴科,石寿树。
蔓生灌木,高达1米余。枝条细长,幼枝有棱角,外皮灰色,无毛,通常具短棘,生于叶腋,长约5厘米。叶互生或数片丛生;叶片卵状菱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6厘米,宽0.6~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楔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花腋生,通常单生或数花簇生:花萼钟状,长3~4毫米,先端3~5裂;花冠漏斗状,管之下部明显细缩,然后向上逐渐扩大,长约5毫米,先端5裂,裂片长卵形,与管部几等长,紫色,边缘具疏纤毛,管内雄蕊着生处稍上方具柔毛一轮;雄蕊5,着生花冠内,花药丁字形着生,2室,花丝通常伸出;雌蕊1,子房长圆形,花柱细,柱头头状。浆果卵形或长圆形,长0.5~2厘米,直径4~8毫米,深红色或橘红色。种子多数,肾形而扁,棕黄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带。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②宁夏枸杞
灌木或经栽培后而成小乔木状,高可达2~3米。主枝数条,粗壮,果枝细长;外皮淡灰黄色,刺状枝短而细,生于叶腋,长1~4厘米。叶互生,或数片丛生于短枝上;叶柄短;叶片狭倒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8厘米,宽0.5~3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而下延成叶柄,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花腋生,通常1~2朵簇生,或2~5朵簇生于短枝上;花萼钟状,长4~5毫米,先端2~3深裂;花冠漏斗状,管部长约8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长约5毫米;粉红色或淡紫红色,具暗紫色脉纹,管内雄蕊着生处之上方有一轮柔毛;雄蕊5;雌蕊1,子房长圆形,2室,花柱线形,柱头头状。浆果卵圆形、椭圆形或阔卵形,长8~20毫米,直径5~10毫米,红色或橘红色。种子多数,近圆肾形而扁平。花期5~10月。果期6~10月。
生长于沟岸及山坡或灌溉地埂和水渠边等处。野生和栽培均有。分布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
枸杞子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纺锤形或椭圆形,长6~20mm,直径3~10mm。表面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凸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种子20~50粒,类肾形,扁而翘,长1.5~1.9mm,宽1~1.7mm,表面浅黄色或棕黄色。气微,味甜。
枸杞子鉴别方法
取本品0.5g,加水35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15ml振摇提取,提取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枸杞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氯仿-甲酸(3: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枸杞子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宁夏枸杞适应性强,主产区宁夏中宁县,年平均气温9.2℃,耐寒,在.6℃,1月平均气温-7.1℃,7月平均气温23.2℃,耐寒,在25.6℃下越冬无冻害。喜光照。对土壤要求求不严,耐盐碱、耐肥、耐旱、怕水渍。以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轻壤土栽培为宜,盐碱土的含盐量不能超过0.2%,在强碱性、粘壤土、水稻田、沼泽地区不宜栽培。
枸杞子炮制方法
枸杞子毒性
枸杞子贮藏方法
枸杞子相关论述
①《纲目》:"今考《本经》止云枸杞,不指是根、茎、叶、子。《别录》乃增根大寒、子微寒字,似以枸杞为苗。而甄氏《药性论》乃云枸杞甘平,子、叶皆同,似以枸杞为根。寇氏《衍义》又以枸杞为梗皮。皆是臆说。按陶弘景言枸杞根实为服食家用。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根、茎、叶、花、实俱采用。则《本经》所列气、主治,盖通根、苗、花、实而言,初无分别也,后世以枸杞子为滋补药,地骨皮为退热药,始分而二之。窃谓枸杞苗叶;味苦甘而气凉,根味甘淡气寒,子味甘气平,气味既殊,则功用当别,此后人发前人未到之处者也。""《保寿堂方》载地仙丹云:……此药性平,常服能除邪热,明目轻身。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子;冬采根,名地骨皮;并阴干,用无灰酒浸一夜,晒露四十九昼夜,待干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早晚各用,-丸,细嚼,以隔夜百沸汤下。此药采无刺味甜者,其有刺者服之无益。"
②《本草经疏》:"枸杞子,润而滋补,兼能退热,而专于补肾、润肺、生津、益气,为肝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老人阴虚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为益精明日之上品。昔人多谓其能生精益气,除阴虚内热明目者。盖热退则阴生,阴生则精血自长,肝开窍于目,黑水神光属肾,二脏之阴气增益,则目自明矣。""枸杞虽为益阴除热之上药,若病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须先治其脾胃,俟泄泻已止,乃可用之。即用,尚须同山药、莲肉、车前、茯苓相兼,则无润肠之患矣。"
枸杞子注意事项
外邪实热,脾虚有湿及泄泻者忌服。
1.《本草经疏》:脾胃薄弱,时时泄泻者勿入。
2.《本草汇言》:脾胃有寒痰冷癖者勿入。
3.《本经逢原》:元阳气衰,阴虚精滑之人慎用。
4.《本草撮要》:得熟地良。
枸杞子备注
枸杞子出处
枸杞子药方
1、治肝肾不足,生花歧视,或干涩眼病:熟地黄、山萸肉、获等、山药、丹皮、泽泻、枸杞子、菊花。炼蜜为丸。(《医级》把菊地黄丸)
2、治劳伤虚损:枸杞子三升,干地黄(切)一升,天门冬一升。上三物,细捣,曝令干,以绢罗之,蜜和作丸,大如弹丸,日二。(《古今录验方》构杞丸)
3、治肾经虚损眼目昏花,或云器遮睛:甘州枸杞子一斤。好酒润透,分作四分,四两用蜀椒一两炒,四两用小菌香一两炒,四两用脂麻一两炒,四两用川棘肉炒,拣出枸杞,加熟地黄、白、白茯苓各一两,为末,炼蜜丸,日服。(《瑞竹堂经验方》四神丸)
4、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入:枸杞子二升。清酒二升,溺碎,更添酒浸七日,溉去滓,任情恢之。(喀延年方》枸杞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