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桐油

[Tónɡ Yóu]

桐油别名:桐子油。 桐油的功效与作用: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 用法用量: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桐油图片

桐油英文

tung oil

桐油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

桐油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桐油功效与作用

探吐风痰。外用治疥癣,臁疮,汤火伤,冻疮皲裂。

①《本草拾遗》:摩疥癣虫疮,毒肿。

②《日华子本草》:敷恶疮疥及宣水肿。

③《纲目》:涂胫疮、汤火伤疮;吐风痰喉痹,及一切诸疾,以水和油,扫入喉中探吐。

桐油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调敷或探吐。

桐油性味

甘、辛、寒、有毒

桐油图片

桐油药物形态

油桐 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桐油毒性

桐油毒性较大,临床都作外用,禁忌内服。中毒者均系误食(将桐油误当一般食油烹调菜肴)所致。据289例观察,误食后大多在2小时内出现中毒症状,最早者40分钟,少数在4小时左右。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的呕吐;其次为腹痛,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四肢抽搐,手足麻木、发冷,呕血、便血,发烧;严重者出现昏迷和喉肌痉挛。实验室检查提示,部分病例的肾脏有轻度损害;并能加剧肝脏疾患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改变。经及时救治均告恢复。此外,尚有因持续食入微量桐油(食油中掺有桐油)而引起亚急性中毒者。据52例报告,其临床表现较之上述急性中毒有如下不同之点:㈠胃肠症状轻;㈡全身症状明显,发热、气憋、手足发麻远多于急性中毒,且有下肢水肿、感觉减退、潮红灼热、心脏扩大等急性中毒者罕见的征象;㈢预后较严重,本组病例中有5例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桐油临床应用

①治疗外科炎症

以桐油和石膏粉调敷患处。如用药及时,对急性化脓性炎症有促使其吸收消退或局限的作用。据65例各种软组织急性炎症的观察结果,用药1~10天后有46例炎症完全消失,6例炎症局限,症状好转;13例脓肿缩小,自行破溃或经小型切开引流而痊愈。用于急性阑尾炎11例,于3~14天全部治愈;阑尾脓肿17例,除1例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而死亡外,其余均在7~15天治愈;慢性盆腔附件炎13例,均于3~6天痊愈;其他如膈下脓肿、腹腔脓肿、急性胆囊炎、局限性腹膜炎、扁桃体脓肿、齿槽脓肿等,用药后亦有良好效果。治疗过程中,须根据病情需要结合其他疗法,如应用抗菌素、输液、输血等。对已经成熟的脓肿或业已切开引流者,及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溃破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腹膜炎,应及时采取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制剂及用法:以桐油30~40毫升与生石膏粉100克混和,调匀后涂于纱布或油纸上,外敷患处。腹腔炎症则敷于病变部位的腹前壁上;盆腔附属器官炎症敷于下腹,或采用阴道坐药方法;扁桃体炎及齿槽脓肿等敷于下颌部。敷药宽度必须超出炎症浸润范围。根据病情轻重每日换药1~3次

桐油出处

《日华子本草》

桐油药方

1、治血风臁疮:一、胡粉(煅过,研)、桐油调作隔纸膏贴之。二、船上陈桐油石灰(煅过)、人发(拌桐油炙干)。为末,仍以桐油调作膏,涂纸上,刺孔贴之。(《简便单方》)

2、治慢性溃疡:桐油、鲜桑白皮适量。捣烂,敷于创面,干后再换,直至痊愈为止。(《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3、治脚肚风疮如癞:桐油、人乳等分。扫数次。(《濒湖集简方》)

4、治酒皶赤鼻:桐油入黄丹、雄黄敷之。(《摘元方》)

5、治冻疮皲裂:桐油一碗,发一握。熬化瓶收,每以温水洗令软,敷之。(《救急方》)

6、解砒石毒:桐油三升灌之,吐即毒解。(《华佗危病方》)

7、治被火灼伤:桐油、石灰。先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入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中医科学》(4):63,1936)

8、治指疔:用纱布浸桐油包患处;或将患指浸泡在桐油内。(《贵州草药》)

桐油治疗疾病

相同药味中药

冬瓜子

冬瓜子

润肺,化痰,消痈,利水。治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淋病,水肿,脚气,痔疮,鼻面酒皶。 ①《本经》:益气。 ②《别录》:主烦满不乐。 ③崔禹锡《食经》:利水道,去淡水。 ④《日华子本草》:去皮肤风剥黑皯,

  • 发布于 2022-02-01 18:43:15
山楂根

山楂根

消积,祛风,止血。治食积,痢疾,关节痛,咯血。 ①《纲目》:消积。治反胃。 ②《分类草药性》:消中膈之气,去肉积。 ③《浙江民间草药》:祛风活血。治关节痛。

  • 发布于 2022-02-02 21:34:59
水皂角

水皂角

清肝明目,和脾利水。治目花,夜盲,偏头痛,水肿,脚气,黄疸。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利尿,泻热,镇咳,补肾虚,清心,明日。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和脾消胀。治黄疸。 ③《贵阳民间药草》:清肝,明目。

  • 发布于 2022-01-01 23:52:48
潺槁树

潺槁树

清湿热,消肿毒,止血,止痛。 根:内服治腹泻,跌打损伤,腮腺炎,糖尿病。 皮、叶:外用治腮腺炎,疮疖痈肿,乳腺炎初起,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1-31 08:21:44
牡荆沥

牡荆沥

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眩,喉痹,热痢,火眼。 ①《登真隐诀》:治心风。 ②《本草抬遗》: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目眩,心头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

  • 发布于 2022-01-01 16:31:13

粘毛黄花菍

清肺止咳,散瘀消肿。 支气管炎:鲜全草1两,水煎服。 乳腺炎、痈疮肿毒:鲜叶捣烂,隔纱布一层外敷。 阑尾炎:鲜叶捣烂,纱布包好,外敷腹部痛点。

  • 发布于 2022-02-02 18:36:55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