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榆耳

[Yú ěr]

榆耳别名:榆檽、榆磨、射脉菌。 榆耳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凉血止痢。主红白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或用此汤合面烙饼;亦可研末。

榆耳图片

榆耳来源

药材基源:为革菌科真菌粘韧革菌的子实体。

榆耳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树干或伐桩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榆耳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凉血止痢。主红白痢疾

榆耳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煎汤;或用此汤合面烙饼;亦可研末。

榆耳药物形态

子实体初时平伏或呈球形,展开后呈肾形、耳状或扇形。无柄,常叠生在一起,新鲜时胶质,干后硬而脆,径可达15(30)cm,厚3cm。边缘内卷,有时波状;菌盖表面被覆一层浓密的绒毛,厚约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黄色至橘红色,边缘绒毛短而稀,颜色浅,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浅黄色。下面(子实层面)乳白色至浅橘红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状排列,径(1-3)mm×1mm。菌肉厚,浅橘红色,胶质。囊状体圆柱状或中部腹鼓状,(100-130)μm×(5-7-10)μm。孢子椭圆形至腊肠形,光滑,无色,(2.5-3)μm×(6-6.5)μm。

榆耳化学成分

子实体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 acid)A、B、C,α-甜没药萜醇(α-bisabolol)。

榆耳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菌盖肾形、耳状或扇形,直径可达15cm,厚约3cm,表面被覆松软而厚的绒毛层,灰白色中浅黄色,有的有环纹,边缘花瓣状,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实层近浅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辐射状棱脉,其上有多数小疣。质坚硬。气微,味淡。

榆耳出处

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上为五耳。”2.《纲目》曰:“榆耳,八月采之。”3.又引《淮南万毕术》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渍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种。

榆耳治疗疾病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