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蓼别名:小蓼子草、蓼子草、红蓼子、竹叶菜、小毛草、柳辣子、红梗草、细刺毛蓼。 毛蓼的功效与作用: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②《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③《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毛蓼来源
毛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山地路旁、沟边及林荫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等地。
毛蓼功效与作用
①《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瘘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②《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毛蓼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毛蓼性味
毛蓼药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茎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秃净。叶披针形,长8~15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两面疏生短柔毛,尤以边缘和中脉上为甚;托叶鞘筒状,长1.5~2厘米,膜质,密生长柔毛,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睫毛长过托叶鞘或等长;叶柄长约1画米,密生柔毛。穗状花序,长3~10厘米,顶生或腋生,稍分枝;总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苞片鞘状,膜质;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雄蕊5~8。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有光泽。花期秋季。
毛蓼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技圆柱形,粗壮,黄褐色,密被伏毛,断面中空,节部略膨大。叶卷曲,易破碎,展平后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8-15cm,宽l-2cm,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两面被短伏毛,褐色,草质;托叶鞘长筒状,长1.5-2cm,密被粗伏毛,膜质,先端有粗壮的长睫毛。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长可达10cm;花被淡红色或黄白色。瘦果卵形,有3棱,长约2mm,黑色,有光泽,具宿存花被。气微,味微涩。
毛蓼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痈肿疽痿瘰疬,杵碎纳疮中,引脓血,生肌。亦作汤洗疮;兼濯足治脚气。
2.《植物名实图考》:取根敷伤。
3.《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散毒,治皮肤病。
毛蓼药理作用
全草有抗菌作用:根有收敛作用,可治肠炎;种子为芳香剂,量大有催吐、泻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