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果别名:毛泡桐。 泡桐果的功效与作用:祛痰,止咳,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泡桐果英文
泡桐果来源
泡桐果功效与作用
祛痰,止咳,平喘。
泡桐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泡桐果性味
泡桐果药物形态
1.泡桐,乔木,高达30m。树皮灰褐色,幼枝、叶、叶柄、花序各部及幼果均被黄褐色星状绒毛。叶柄长达12cm;叶片长卵状心脏形,长可达20cm,先端长渐尖或锐尖头,基部心形,全缘。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长约25cm;小聚伞花序有花3-8朵,头年秋天生花蕾,先叶开放;总花梗与花梗近等长;花萼倒圆锥形,长2-2.5cm,5裂达1-3,裂片卵形,果期变为狭三角形;花冠管状漏斗形,白色,内有紫斑,长达10cm,筒直而向上逐渐扩大,上唇较狭,2裂,反卷,下唇3裂,先端均有齿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二强,隐藏于花冠筒内;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木质,长圆形,长6-10cm,室背2裂。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2.毛泡桐 其形态主要特征为:叶全缘或3-5浅裂。花外面通常淡紫色,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花期4-5月,果期8-9月。
泡桐果化学成分
果实含桐酸、脂肪油、黄酮类、生物碱。
泡桐果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1)泡桐果 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表面粗糙,有类圆形疣状点,近先端处灰黄色,系星状毛;果皮厚3-6mm,木质;宿萼5浅裂。种子长6-10mm。气微,味微甘苦。
(2)毛泡桐果 蒴果卵圆形,长3-4.5cm,直径2-3cm,表面红褐色至黑褐色,常有粘质腺毛,先端尖嘴状,长6-8mm,基部圆形,自顶至基部两侧各有棱线1条,常易沿棱线裂成2瓣;内表面淡棕以,光滑而有光泽,各有1纵隔。果皮革质,厚约0.5-1mm。宿萼5中裂呈五角星形,裂片卵状三角形。果梗扭曲,长2-3cm。种子多数,着生在半圆形肥厚的中轴上,细小,扁而有翅,长2.5-4mm,气微,味微甘,苦。
泡桐果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粗粉(20目)2g,用20ml75%乙醇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加碱式醋酸铅试液1-2滴,毛泡桐立即产生橘共同色沉淀,泡桐产生淡黄以学淀。取滤液1ml,加镁粉少许,盐酸2-3滴,水浴加热,毛泡桐产生樱红色,泡桐无颜色反应。
泡桐果毒性
泡桐果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用鲜泡桐果8大两,水煎去渣,浓缩成流膏为1日量,3次分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1341例,有效率为81%;其中临床控制率为7%,显效为25%。如配合百部、桔梗、青果、猪胆汁组成复方治疗,疗效有所提高。本品对咳嗽、咯痰、气喘,肺罗音减少均有一定效果,而以止咳、化痰效果比较明显,见效较速,有的1日以内即见效。副作用主要为恶心、头晕、腹痛、腹泻、鼻咽干等,一般在3~4天后可自行消失。对肝肾功能未发现不良影响。
泡桐果药理作用
1.止咳作用: 小鼠服毛泡桐果煎剂或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二氧化硫或氨水引咳法)。
2.祛痰作用: 麻醉犬口服毛泡桐果煎剂,气管分泌量并不增加。小鼠腹腔注射泡桐果乙醇提取物则有明显祛痰作用(酚红法)。泡桐叶泡沫提出物亦有祛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