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泽兰

[Zé Lán]

泽兰别名:虎兰、龙枣、水香、小泽兰、虎薄、地瓜儿苗、红梗草、风药。 泽兰的功效与作用:活血,行水。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④《药性论》:主产后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泽兰图片

泽兰英文

Hiraute Shiny Bugleweek Herb

泽兰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地瓜儿苗的茎叶。夏、秋间茎叶茂盛时,割取全草,去净泥沙,晒干。

泽兰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100m以下的沼泽地、山野低洼地、水边等潮湿处。

生于沼泽地、水边等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泽兰功效与作用

活血,行水。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痈肿。

①《本经》:主乳妇内衄,中风余疾,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金疮,痈肿疮脓。

②《雷公炮炙论》:能破血,通久积。

③《别录》:产后、金疮内塞。

④《药性论》:主产后腹痛,频产血气衰冷成劳,瘦羸,又治通身面目大肿,主妇人血沥腰痛。

⑤《日华子本草》:通九窍,利关脉,养血气,破宿血,消症瘕,产前产后百病,通小肠,长肉生肌,消扑损瘀血,治鼻洪吐血,头风目痛,妇人劳瘦,丈夫面黄。

⑥《医林纂要》:补肝泻脾,和气血,利筋脉。主治妇人血分,调经去瘀。

⑦《岭南采药录》:治蛇伤,散毒疮。

泽兰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熏洗。

泽兰性味

味苦、辛、性微温

泽兰归经

归肝;脾经

泽兰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地下根茎横走,稍肥厚,白色。茎直立,方形,有四棱角,中空,表面绿色、紫红色或紫绿色,光滑无毛,仅在节处有毛丛。叶交互对生;披针形,陕披针形至广披针形,长4.5~11厘米,宽8~85毫米,先端长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租锐锯齿,有时两齿之间尚有细锯齿;近革质,上面略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腺点,无毛或脉上疏生白柔毛;叶柄短或几无柄。轮伞花序腋生,花小,多牧;苞片披针形,边缘有毛;萼钟形,长约4毫米,先端5裂,裂片狭披针形,先端长锐尖;花冠白色,钟形,稍露出于花萼,长4.5~5毫米,外面有腺点,上唇直立,下唇3裂,裂片几相等;能育雄蕊2;子房矩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顶端2裂,伸出。小坚果扁平,长约1毫米,暗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茎(地笋)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泽兰性状鉴别

本品茎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面均有浅纵沟,长50~100cm,直径0.2~0.6cm。表面黄绿色或带绿色,节处紫色明显,有白色茸毛;质脆,断面黄白色,髓部中空。叶对生,有短柄;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披针形或长圆形,长5~10cm;上表面黑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密具腺点,两面均有短毛;先端尖,边缘有锯齿。花簇生叶腋成轮状,花冠多脱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黄褐色。无臭,味淡。

泽兰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100g,置挥发油测定器中进行蒸馏,所得粗挥发油用乙水硫酸钠脱水,回收乙醚得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溶于石油醚1ml中作供试品液。另以α-蒎烯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CMC薄板上,用已烷展开,置紫外光灯(365nm)观察,供试品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显相同的色斑。

泽兰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

栽培技术 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根茎繁殖: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cm长小段,按行距30-45cm,株距15-20cm,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5cm,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d左右出苗。每1hm2用种量750-900kg。种子繁殖:种子采收后,于3-4月间条播,行距30cm,播后覆土,稍加镇压。种子发芽率50%-60%。土壤温度在17-20℃左右,有足够的温度播种后,约10d左右出苗。每1hm2播种量3.75kg。

泽兰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除去残根,喷水稍润,切段晒干。

泽兰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泽兰相关论述

①《纲目》:"兰草走气道,泽兰走血分,虽是一类而功用稍殊,正如赤白茯苓、芍药,补泻皆不同也,...又《荀子》云,泽、芷以养鼻,谓泽兰、白芷之气芳香,通乎肺也。"

②《本草经巯》:"泽兰,苦能泄热,甘能和血,酸能入肝,温通营血。佐以益脾土之药,而用防己为之使,则主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中水气。《日华子》…《药性论》…总其泄热和血,行而带补之能也。"

泽兰药理作用

地瓜儿苗全草制剂有强心作用。两种泽兰,地瓜儿苗及毛叶泽兰全草的水浸膏,2g/kg 腹腔注射,均可使模拟航天飞行中失重引起血瘀的兔明显改善微循环障碍,4g/kg 灌胃,连续4g天,对兔异常的血液流变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使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

泽兰注意事项

无瘀血者慎服。《得配本草》:血虚枯秘者禁用。

泽兰备注

除上述品种外,少数地区尚以下列同属植物作泽兰入药,如山东有用毛叶地瓜儿苗和台湾地瓜儿苗;吉林用小花地瓜儿苗、狭叶地瓜儿苗和朝鲜地瓜儿苗;新疆则用欧地瓜儿苗

泽兰出处

《本经》

泽兰药方

泽兰汤《鸡峰普济方》;泽兰汤《备急千金要方》;流鼻血方《揣摩有得集》;清魂散《产育宝庆集》

泽兰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红泽兰

红泽兰

《四川常用中草药》:消瘀行水,舒肝散郁。治月经不调,产后淋漓腹痛,血晕,症瘕痈肿,跌打损伤及身面浮肿。

  • 发布于 2022-01-28 00:45:36
岩泽兰

岩泽兰

活血调经,治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1-21 17:11:17
华泽兰

华泽兰

清热解毒;疏肝活血。主风热感冒;胸胁痛;脘痛腹胀;跌打损伤;痈肿疮毒;蛇咬伤

  • 发布于 2022-01-01 14:53:35
水泽兰

水泽兰

活血,行水。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 ①《天宝本草》:通经活血。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瘰疬。 ②《贵州民间药物》:消肿利水,行气。

  • 发布于 2022-02-15 23:49:04

相关中药知识

泽兰红花枸杞子养血通经

泽兰红花枸杞子养血通经

针对于闭经,泽兰红花枸杞子养血通经的效果很好,下面本站小编介绍下这味方剂。 【方剂】 泽兰:9克。 红花:9克。 枸杞子:15克。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养血活血通经。适用于血虚经闭。 泽兰的功效与作用

  • 发布于 2023-07-26 09:58:27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