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松子别名:松子、松子仁、新罗松子。 海松子的功效与作用: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①《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②《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③《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④《本草衍义》:与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膏、丸。
海松子来源
海松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1800m的针阔叶混交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东北地区。
海松子功效与作用
养液,熄风,润肺,滑肠,治风痹,头眩,燥咳,吐血,便秘。
①《海药本草》:主诸风,温肠胃。
②《日华子本草》:逐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润皮肤,肥五脏。
③《开宝本草》:主骨节风,头眩,去死肌,变白,散水气,润五脏,不饥。
④《本草衍义》:与柏子仁同治虚秘。
⑤《纲目》:润肺,治燥结咳嗽。
⑥《本草通玄》:益肺止嗽,补气养血,润肠止渴,温中搜风。
⑦《本草再新》:润肺健脾,敛咳嗽,止吐血。
海松子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膏、丸。
海松子性味
海松子归经
海松子药物形态
红松,又名:海松(《开宝本草》),新罗松(《纲目》),果松、红果松、朝鲜五叶松。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余米。树皮灰褐色,鳞状裂开。小枝暗褐色,密生锈褐色茸毛,新枝棕黄色,密被茸毛。叶针形,5针一束,粗硬,三棱形,长8~12厘米,外侧暗绿色,内侧具5~7排白色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叶鞘早落。花单性;雄花序圆柱状,生于新枝基部,密集成穗状,呈红黄色;雌花序生于主枝或阅枝的先端,单生或数个集生,有长柄。球果大,卵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径6~8厘米,初为绿色后变黄褐色;果鳞菱形或鳞状卵形,顶端伸长反曲,有粗毛,各具2粒种子。种子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8毫米,宽9~16毫米。花期5月。果期10~11月。
海松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倒卵状三角形,无翅,红褐色,长1.2-1.6cm,宽7-10mm。种皮坚硬,破碎后或可见种仁,卵状长圆形,先端尖,淡黄色或白色。有松脂样香气,味淡有油腻感。
海松子相关论述
①《本草经疏》:"海松子,气味香美甘温。甘温助阳气而通经,则骨节中风水气,及因风头眩死肌自除矣。气温属阳,味甘补血,血气充足,则五脚自润,变白不饥所由来矣。"
②《本经逢原》:"海松子,甘润益肺,清心止嗽润肠,兼柏仁、麻仁之功,温中益阴之效,心肺燥痰、干咳之良药也。"
③《玉楸药解》:"松子仁与柏子仁相同,收涩不及而滋润过之,润肺止嗽,滑肠通秘,开关逐痹,泽肤荣毛,亦佳善之品。"
海松子注意事项
《本草从新》:便德精滑者勿与;有湿痰者亦禁。
海松子出处
海松子药方
1、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及五脏劳伤,咳嗽吐痰,骨蒸盗汗,心神恍惚,饮食不甘,遗精滑泄:松实仁八两,麦门冬(不去心)一厅,金樱子、枸杞子各八两。熬膏,少加炼蜜收。每早晚白汤调服十余茶匙。(苏轼)
2、治肺燥咳嗽:松子仁一两,胡桃仁二两。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每服二钱,食后沸汤点服。(《玄感传尸方》风髓汤)
3、治老人虚秘:柏子仁、大麻子仁、松子仁等分,同研,溶白蜡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二、三十丸,食前。(《本草衍义》)
4、润心肺,和大肠:松子同米煮粥食。(《士材三书》松子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