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别名:大红虾。 海虾的功效与作用:补肾壮阳,开胃化痰。①《本草拾遗》:大红虾蚱,主蛔虫,口中疳匿,风瘙身痒,头疮,龋齿,去疥癣。②《纲目拾遗》:对虾,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化痰。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酒浸。外用:捣敷。
海虾来源
海虾功效与作用
补肾壮阳,开胃化痰。
①《本草拾遗》:大红虾蚱,主蛔虫,口中疳匿,风瘙身痒,头疮,龋齿,去疥癣。
②《纲目拾遗》:对虾,补肾兴阳;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
③《随息居饮食谱》:开胃、化痰。
海虾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酒浸。外用:捣敷。
海虾性味
海虾归经
海虾药物形态
①对虾(《纲目》),又名:宁虾(《粤志》),明虾。
体长两侧扁,雌性长约18~24厘米,雄者稍短。体躯透明,雌者棕蓝色,雄者稍显黄色;全体被有甲壳。头胸甲较坚硬而宽大,前端中央延伸成长而尖的剑颧,上缘具7~9齿;下缘具3~5齿。剑额下两侧具有柄的眼1对,头部有附肢5对,第1、2对成为两对鞭状触角,其第2对很长。其他3对,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为口器之组成部分。胸部附肢8对,其中3对成为颗足,为口器的一部分,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后2对末端成爪状。腹部7节,分节明显,能屈曲;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变为生殖器。第6对为尾肢,粗短,和腹部第7节尾节合成尾鳍。
生活于泥沙底的浅海,白昼不甚活动,常潜伏泥中,夜间则十分活泼,不时游至海水的上、中层,捕食其他小动物。分布黄海、渤海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为我国特产。
②龙虾
较对虾为大,长30厘米以上,色鲜艳。头胸甲坚硬多棘,触角均极发达,第2对更长大,基部数节粗而有棘。尾甚大。常见的如锦绣龙虾。
分布东海和南海。
海虾备注
海虾出处
海虾药方
①朴肾兴阳:对虾,烧酒浸服。(《纲目拾遗》)
②治阳萎:活海虾若干,浸酒中醉死,炒食。(《泉州本草》)
③治痰火后半身不遂,筋骨疼痛:核桃仁、棉花子仁、杜仲、炒巴戟、朱砂、骨碎补、枸杞子、续断、牛膝各二两,大虾米四两,菟丝饼四两。用烧酒二十斤煮服。如年高者加附子、肉桂各一两。酒服完,将渣晒干为细末,蜜丸。每服二钱,酒送下。(《医学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