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海龙

[Hǎi Lónɡ]

海龙别名:水雁。 海龙的功效与作用:补肾壮阳。治阳痿。①《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②《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血气痛。③《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5~8分。

海龙图片

海龙英文

Pipe fish

海龙来源

为海龙科动物刁海龙、拟海龙或尖海龙除去皮膜及内脏的全体。全年均可采捕,洗净晒干。或除去外面皮膜及内脏后,洗净晒干。通常以4~9月间产量最大。

海龙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藻类繁茂的浅海中,常利用尾部缠在海藻上,吸食浮游小型甲壳动物,卵在育儿囊内受精发育。

2.生态与分布同刁海龙。

3.

5.生活于近海或淡水河川6.中生活于近海藻丛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南海近陆海域。

2.生态与分布同刁海龙。

3.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4.我国分布于南海。

5.我国分布于南海。

6.我国分布于东海。

海龙功效与作用

补肾壮阳。治阳痿。

①《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②《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血气痛。

③《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

海龙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5~8分。

海龙性味

味甘、咸、性温

海龙归经

肝;肾经

海龙图片

海龙药物形态

①刁海龙

体形狭长而侧扁。体全长37~50厘米。体高远大于体宽。躯干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逐渐变细,为四棱形;尾端卷曲。腹部中央棱特别突出,体上棱脊粗强。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或成大钝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顶部的后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粗糙颗粒状棘;颈部背方呈棱脊状,具颈棘2个。吻特别延长,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大而圆,眼眶突出。鼻孔每侧两个。口小,前位。鳃盖突出,具明显的放射状线纹。鳃孔小,位近头佣背缘。全体无鳞,外覆环状骨片,体部的骨环25~26,尾部骨环56~57;背鳍较长,41~42,始于尾环第1节,止于第10或11节。臀鳍4,极短小。胸鳍23,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淡黄色,于躯干部上侧棱骨环相接处有一列黑褐色斑点。

栖息于沿海藻类繁茂处。分布南海近陆海域。

②拟海龙

体长20~22厘米,体宽大于体高。躯干部粗强,近四棱形;尾部细尖卷曲,前方六棱形,后方渐弱,为四棱形。头长,与体轴在同一水平线上。胸鳍基部前方,各具一较大而突出的结,头上除眼嵴上缘各具一向后的小棘外,余无棘刺。吻长而侧扁,约为眶后头长的2倍。眼眶稍突出。骨环体部16~17,尾部51~53。体上棱嵴粗杂。背鳍40~41,起于体环最末节,止于尾环第9~10节。臀鳍5~6,很小,紧位于肛门后方。胸鳍20~22,短宽,侧位,较低。无尾鳍。体鲜绿黄色。体侧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鲜黄斑点,吻侧及下方具有不规则深绿色网纹。

分布我国南海近陆海域。

③尖海龙,又名:杨枝鱼、钱串子。

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1~20厘米,体高及宽近相等。躯干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后方渐细,不卷蚀。头长而细尖。吻长超过头长的1/2。骨环体部19,尾部36~41。背鳍较长,39~45,始于最末体环,止于第9尾环。臀鳍4,短小。胸鳍12~13,扇形,位低。尾鳍9~10,后缘圆形。体黄绿色,腹侧淡黄,体上具多数不规则暗色横带。背鳍、臀鳍及胸鳍淡色,尾鳍黑褐色。

分布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近陆海域。

海龙化学成分

尖海龙含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烯-3-酮(cholesten-3-one),N-苯基-β-苯胺(N- phenyl-β-phenylamine)。脂溶性部分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主要有肉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almitic acid)和硬脂酸(stearic acid)。

海龙性状鉴别

刁海龙:体狭长侧扁,全长30~50cm。表面黄白色或灰褐色。头部具管状长吻,口小,无牙,两眼圆而深陷,头部与体轴略呈钝角。躯干部宽3cm,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后方渐细,四棱形,尾端卷曲。背棱两侧各有1列灰黑色斑点状色带。全体被以具花纹的骨环及细横纹,各骨环内有突起粒状棘。胸鳍短宽,背鳍较长,有的不明显,无尾鳍。骨质,坚硬。气微腥,味微咸。

拟海龙:体长平扁,躯干部略呈四棱形,全长20~22cm。表面灰黄色。头部常与体轴成一直线。

尖海龙:体细长,呈鞭状,全长10~30cm,未去皮膜。表面黄褐色。有的腹面可见育儿囊,有尾鳍。质较脆弱,易撕裂。

海龙炮制方法

海龙:用水刷净,切块或捣碎。酒制海龙:取净海龙,用黄酒润透,微火烘烤至黄色酥脆即成。

海龙贮藏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海龙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功倍海马。催生尤捷效。

2.《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药,有兴奋作用,用于老人及衰弱者之精神衰惫。治血气痛。

3.《中药鉴别手册》:补肾壮阳。治阳萎、不育。

海龙注意事项

孕妇及阴虚火旺、有外感者均应禁服。

海龙备注

广东民间尚以粗吻海龙的全体入药。

海龙出处

《纲目拾遗》

海龙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知识

朱海龙(副主任医师)

朱海龙,男,1931年11月出生于武汉市,汉族,祖籍江西高安。现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1958年5月毕业于第七军医大学医疗系。1958~1961年参加卫生部第二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研究班重庆班学习(二半年)。毕业后分配至重庆市第一中医院(即重庆中医研究所),从事脉管炎、急腹症、消化系统和肛

  • 发布于 2022-11-19 08:51:25
戚海龙(老中医)

戚海龙(老中医)

戚海龙,主任医师,男,汉族,生于1952年3月,1973年3月至1974年9月于宣武区结核病防治所担任X光技术员,1974年9月就读于北京中医学院,在校期间蒙受刘渡舟、田德禄、王永炎、郭维琴等多位名师言传身教,1978年4月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94年5月至2003年9月任北京市宣武中医

  • 发布于 2022-09-05 09:15:08

相同药味中药

南天竹子

南天竹子

敛肺,止咳,清肝,明目。治久咳,喘息,百日咳,疟疾,下疳溃烂。 ①《王圣俞手集》:明目乌须,解肌热,清肝火,活血散滞。 ②《科学的民间药草》:为镇咳药,用于气喘症。 ③《福建民间草药》:能止泄提神,强

  • 发布于 2022-01-13 13:03:34
白茎鸦葱

白茎鸦葱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 发布于 2022-02-12 12:14:05
益母草花

益母草花

①《纲目》:治肿毒疮疡,消水行血,妇人胎产诸病。 ②《江苏植药志》:民间用作妇女补血剂。通常于冬季和以红糖及乌枣,饭锅内蒸,逐日服用。

  • 发布于 2022-02-14 19:18:49
蛇婆子

蛇婆子

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证;咽喉肿痛;湿热带下;痈肿瘰疬

  • 发布于 2022-02-02 06:14:14
鸡冠草

鸡冠草

①《宁夏中草药手册》:凉血止血。治子宫出血。 ②《陕西草药》:治痔。 ③《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痢疾。

  • 发布于 2022-02-18 18:19:53
麝肉

麝肉

补虚消积。主腹症腹块;小儿疳积

  • 发布于 2022-02-09 02:24:0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