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菜别名:东海夫人、壳菜、海蜌、红蛤、珠菜、海红。 淡菜的功效与作用: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①孟诜:产后血结,腹内冷痛,治症瘕,润毛发,治崩中带下。②《本草拾遗》:主虚羸劳损,因产瘦瘠,血气结积,腹冷、肠鸣、下痢,腰疼、带下、疝瘕。③《日华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淡菜英文
淡菜来源
淡菜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以足丝固着于低潮线以下的浅海岩石间,北方多在20m的深处,浙江一带多在8-10m处生长密度最大,幼贝分布较浅。喜海浪大、盐分高的海区。雌雄异体,在大连沿海产卵期约在8月。
2.栖息于内湾浅海及近岸的岩石礁底,通常在低潮线附近至水深2m左右分布较密,以足丝附着于岩石上及海港中各种建筑设施长。雌雄异体,生殖腺成熟时,雄性为乳黄色;雌性为橘红色,春、秋季两次产卵。繁殖很快,为养殖的优良品种。
3.栖息于潮线至水深5-6m处,最深可达10mm以上,附着于水流畅处的岩石上。雌雄异体,产卵早期约于6月中旬,晚其于10-12月间。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
2.我国自然分布于黄海、渤海,近年已南移至福建等地试养。
3.我国分布于南海和东海南部。
淡菜功效与作用
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瘿瘤,疝瘕。
①孟诜:产后血结,腹内冷痛,治症瘕,润毛发,治崩中带下。
②《本草拾遗》:主虚羸劳损,因产瘦瘠,血气结积,腹冷、肠鸣、下痢,腰疼、带下、疝瘕。
③《日华子本草》:煮熟食之,能补五脏,益阳事,理腰脚气,消宿食,除腹中冷气,痃癖。
④《嘉佑本草》:治虚劳伤惫,精血少者,及吐血,妇人带下、漏下,丈夫久痢,并煮食之。
⑤《纲目》:消瘿气。
⑥《随息居饮食谱》:补肾,益血填精,治遗、带、崩、淋,阳痿阴冷,消渴,瘿瘤。
淡菜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入丸、散。
淡菜性味
淡菜归经
淡菜药物形态
厚壳贻贝:贝壳2片,长约15厘米左右,呈楔形。壳顶尖小,位于壳之最前端,腹缘略直,背缘与腹缘构成30度角向后上方延伸,背缘呈弧形。壳后缘圆,壳面由壳顶沿腹缘形成一条隆起,将壳面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宽大而斜向背缘;下部小而弯向腹缘,生长纹明显,但不规则。壳表面棕黑色,壳顶常磨损而显白色。壳内面灰蓝色,具珍珠光泽。由背部韧带末端向下,绕壳后缘至腹缘末端有一宽黑色边缘。壳表的壳皮绕壳缘卷向内缘形成一红褐色狭缘。外套痕及闭壳肌痕明显,前闭壳肌痕小,位于壳顶内方,后闭壳肌痕大,卵圆形,位于后端背缘。壳顶内面具有2个小主齿。韧带褐色。外套膜在一点愈合,外套缘具有分枝状的触手。足后端成片状,前端呈棒状。足丝粗,淡黄色。
淡菜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呈椭圆状楔形。前端圆,后端扁,后端两侧有大而圆的闭壳肌。外质膜极发达,足小,呈棒状,两外套膜间有明显的生殖腺。外套后端有一点愈合,形成明显的入水孔和出水孔,入水孔皆呈紫褐色,其入水孔周边的分枝状小触手颜色更深。出水孔紫褐色,全体深棕色。背部透过外套膜可见深褐色的脏团。生殖腺颜色较深。气微腥,叶咸,嚼之有海米样鲜腥气。
淡菜相关论述
①《医学入门》:"淡菜,治劳热骨蒸,须多食乃见功,若数两作丸、散,未有大效。"
②《本草汇言》:"淡菜,补虚养肾之药也。蔡心吾曰,此物本属介类,原其气味甘美而淡,性本清凉,故藏器云,善治肾虚有热,及热郁吐血,痢血便血,及血郁成瘿,留结筋脉诸疾。"
淡菜注意事项
1.《本草拾遗》:“久服令人发脱。”“ 发石,令肠结。”2.《日华子》:“多食令头闷目暗。”3.《本红逢原》:“久食令人阳痿不起。”
淡菜出处
淡菜药方
治头晕及睡中盗汗:淡菜(焙燥,研细粉)三两 ,陈皮(研细粉)二两。研和,蜂蜜丸,每服二钱,一日三回。(《现代实用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