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玫瑰茄

[Méi Gui Qié]

玫瑰茄别名:红金梅、红梅果、洛神葵、洛济葵。 玫瑰茄的功效与作用: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泡。

玫瑰茄图片

玫瑰茄英文

Roselle Calyx

玫瑰茄来源

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玫瑰茄的共萼。

玫瑰茄产地分布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引人栽培。原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均有栽培。

玫瑰茄功效与作用

敛肺止咳;降血压;解酒。主肺虚咳嗽;高血压;醉酒

玫瑰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开水泡。

玫瑰茄性味

酸、凉

玫瑰茄归经

肾经

玫瑰茄药物形态

玫瑰茄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淡紫色,无毛。叶异形;叶柄长2-8cm,疏被长柔毛;托叶线形,长约1cm,疏被长柔毛;下部的叶卵形,不分裂,上部的叶掌状3深裂,裂片披针形,长2-8cm,宽5-15mm,具锯齿,先端钝或渐尖,基部圆形至宽楔形,两面均无毛;主脉3-5条,背面中肋具腺。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小苞片8-12红色,肉质,披针形,长5-10mm,宽2-3mm,疏被长硬毛,近顶端具刺状附属物,基部与萼合生;花萼杯状,淡紫色,直径约1cm,疏被刺和粗毛,基部1/3处合生,裂片5,三角状渐尖形,长1-2cm;花黄色,内面基部深红色,直径6-7cm。蒴果卵球形,直径约1.5cm,密被粗毛,果爿5。种子肾形,无毛。花期夏、秋季。

玫瑰茄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锥状或不规则形,长2.5-4cm,直径约2cm,花萼紫红色至紫黑色,5裂,裂片披针形,下部可见与花萼愈合的小苞片,约10裂,披针形,基部具有去除果实后留下的空洞。花冠黄棕色,外表面有线状条纹,内表面基部黄褐色,偶见稀疏的粗毛。体轻,质脆。气微清香,味酸。

玫瑰茄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及阳光充足的环境,畏寒冷,怕早霜,怕涝,忌积水。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按行株距1m×1m开穴,每穴点播4-5颗,覆土0.5-1cm,每lhm2播种量约9kg。播后约1星期出苗。苗高15cm左右间苗,每穴留壮苗1株。育苗移栽:撒播或条播,每1hm2播种量600-750kg。苗高15-25cm时,选雨后晴天或阴天,按行株距0.8×0.8或1m×1m,每穴栽1株。

田间管理 苗高15cm时,进行拔草和缺株补苗,苗高30cm时,第1次中耕除草,结合追肥培土。苗期以氮肥为主,现蕾至花萼、果实增大期,以磷钾肥为主。

玫瑰茄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种子有利尿,强壮功能。《Osman Abdel M : Yoanes. Mohammed E.G.J chem l975: 28 (1) 217. 1975 C. A. 82:》花含棉花色素,槲皮素,木槿苷(hibisatin),柠檬酸,苹果酸及少量 sabdartrin 和生物碱。干果萼含柠檬酸,苹果酸,木槿酸(hibiscus acid),酒石酸,维生素C,果胶(可作饮料)。

玫瑰茄出处

始载于《岭南农刊》。

玫瑰茄治疗疾病

相同药味中药

山货榔

山货榔

祛风消肿,舒筋活络。治脉管炎,肾盂肾炎,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1-19 08:19:38
掌裂秋海棠

掌裂秋海棠

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用于吐血,子宫出血,胃痛,风湿性关节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毒蛇咬伤。

  • 发布于 2022-02-03 00:07:05
灰贯众

灰贯众

活血止痛,消肿,利尿。

  • 发布于 2022-01-14 03:21:56
珠芽半支

珠芽半支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截疟。主热毒痈肿;牙龈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出血;外伤出血;疟疾

  • 发布于 2022-02-04 15:04:49
盐麸子根

盐麸子根

去风,化湿,消肿,软坚。治感冒发热,咳嗽,腹泻,水肿,风湿痹癌,跌打伤肿,乳痈,癣疮,消酒毒。 ①《日华子本草》:消酒毒。 ②《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消肿,贴痒子、跌打损伤,调末治癣疮。 ③《岭南采药

  • 发布于 2022-01-06 09:34:04
胡颓子叶

胡颓子叶

治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 ①《中藏经》:治喘嗽上气。 ②《纲目》:肺虚短气。

  • 发布于 2022-01-31 13:14:32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