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甘松

[Gān Sōnɡ]

甘松别名:甘香松、香松。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①《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③《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④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⑤《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⑥《现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

甘松图片

甘松英文

Nardostachyos Root and Rhizome

甘松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甘松香或宽叶甘松的根茎及根。春、秋皆可采收,以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砂,除去残茎及须根,不用水洗,直接晒干或阴干。

甘松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3500-4500的高山草原地带。

2.生于3000m以上的高山草原地带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北部。

2.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甘松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治胃痛,胸腹胀满,头痛,癔病,脚气。

①《本草拾遗》:主熏皮黚黯,风疳齿匿,野鸡痔。

②《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③《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④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⑤《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⑥《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瘸者,用此有效。

甘松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丸、散。外用:泡水含漱或煎水洗。

甘松性味

味辛、甘、性温

甘松归经

归脾;胃经

甘松图片

甘松药物形态

①甘松香(《开宝本草》)

多年生矮小草本,植物有强烈松节油样香气,高20~35厘米。茎上端略被短毛,靠根处有少数纫线状棕色叶基纤维。根生叶不多,一般每簇具6~9叶,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厘米,宽0.4~1厘米,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叶脉不清楚,两面光滑无毛;茎生叶3~4对,基部不窄缩成柄状,长2~6厘米,越上越小。花成头状聚伞花序,花序下有叶状长卵形总苞片2。花浅粉红色;基部有卵形全缘苞片3;萼细小,长不及1毫米;花冠阔管状,管基部一侧突缩,先端5裂,略不等大,裂片先端圆;雄蕊4;着生花冠管基部,长于花冠,花丝大部有毛,上端光滑,花药近横着;子房下位,花柱细长略超出花冠,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1室发育;种子1枚,宿存花萼小而不显著。花期8月。

生长于高山草原地带。分布我国西南部。

②宽叶甘松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根茎短,基部宿存细线状棕色叶基纤维。叶根出,叶片倒披针形或长匙形,先端钝圆,中部以下渐窄成叶柄状,全缘,具叶脉3条。花为聚伞花序式的头状花序;花茎上有叶状总苞片2,披针形;花茎两侧着生2列对称白色短毛;花冠阔管状,淡粉红色,先端浅粉红色;萼片5齿裂。瘦果倒卵形或扁形。

多生于高山草原地带。分布西藏等地。

甘松性状鉴别

本品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甘松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石油醚5ml,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浓硫酸数滴,显红棕色。

(2)取本品粉末50g,提取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加乙醇2.4ml稀释,再加2,4-二硝基苯肼试剂0.5ml振摇后放置,析出橘红色沉淀。

甘松炮制方法

除净杂质,抢水速洗,捞出,切段,晾干。

甘松贮藏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甘松相关论述

1.《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2.《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3.《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4.《本草正义》: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

甘松药理作用

1.中枢镇静作用: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毒性较缬草为大。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g/kg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甘松注意事项

气虚血热者忌服。

甘松出处

《纲目》

甘松药方

松香气《鸡峰普济方》:燥湿化痰;风疳虫牙方《圣济总录》:驱风杀虫;大七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胃虚寒;甘松汤《普济方》:湿脚气。肾虚齿痛方《经效济世方》:漱口。

甘松治疗疾病

相同药味中药

大鲵

大鲵

滋补,强壮。主治神经衰弱。 治贫血、痢疾:大鲵肉半斤,切成块,加少量油盐,炖熟吃。

  • 发布于 2022-01-14 11:21:41

尖苞柊叶根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感冒发热;肝炎;痢疾;小便赤痛;口腔溃烂;吐血;衄血;血崩

  • 发布于 2022-01-04 10:01:48
山鸡蛋

山鸡蛋

润肺生津,益脾胃。治病后、产后体弱,肺结核,气管炎,食欲不振,心悸多汗。

  • 发布于 2022-02-24 22:16:13
牛抄藤

牛抄藤

舒筋活络;清热利湿;止血。主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水肿;痢疾;疮痈肿毒;小儿口疮;火眼;癣疾;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1-01 00:05:01
藏三七

藏三七

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主吐血;衄血;血痢;血崩;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2-13 08:11:10
阔叶箬竹

阔叶箬竹

清热解毒,止血。 喉痹,失音。取叶适量,水煎服。 妇女血崩。果实0.5~2两,炒炭存性,研粉,每服2两,黄酒、红糖冲服,饭前各服一次,夜间再服一次。

  • 发布于 2022-02-27 21:44:15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