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水莲别名:金鸡尾。 倒水莲的功效与作用:治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目疼及腹痛泻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倒水莲英文
倒水莲来源
倒水莲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20-2000m的山地溪边或岩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峨眉山和洪雅一带。
倒水莲功效与作用
治疟疾寒热,湿热发黄,头晕,目疼及腹痛泻痢。
倒水莲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8钱;或炖肉。
倒水莲性味
倒水莲归经
倒水莲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无毛,高40~80厘米。根茎短,须根丛生,外皮褐色,有绒毛。茎有棱。基生叶2~3四三出复叶,基部具鞘状托叶,抱茎;小叶卵状长圆形、宽卵形或近圆形,3浅裂,并具圆齿,先端钝,基部圆形,有时浅心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茎生叶常为2回三出,小叶多狭长,呈菱状椭圆形,基部楔形。圆锥花序;苞片线形,小苞片锥尖;萼片4,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多数,花丝倒披针形,花药长圆形,顶端无小尖头;雌蕊8~12。瘦果纺锤形,无柄,黑褐色,纵肋8,宿存花柱弯钩状。花期5~6月。
倒水莲化学成分
全草含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小唐松草醛碱(thaliadine),秋唐松草替定碱(thalmelatidine),铁线蕨叶碱(adiantifoline),唐松明灵碱(thalmineline),峨眉唐松草碱即甲氧基铁线蕨叶碱(methoxyadiantifoline)。
倒水莲性状鉴别
1.性状鉴别 细根多数,密生于根茎上,长5-10cm,直径约1mm,表面黄褐色;质坚硬,易折断。小叶片较大,卵状长圆形至近圆形,长3-7cm,宽2-5cm。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浅黄色,有的特化为单细胞毛。皮层薄壁组织中有1-2列较大的木化厚壁细胞;内皮层细胞1列。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木质部束与纤维束各4个,交互排列,中央纤维束呈四角形。
倒水莲注意事项
虚寒证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