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红辣蓼

[Hónɡ Là Liǎo]

红辣蓼别名:辣柳草、蓼子草、斑蕉草、青蓼、蝙蝠幅草、辣马蓼、辣椒草、软水蓼。 红辣蓼的功效与作用: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红辣蓼图片

红辣蓼来源

为蓼科植物辣蓼的全草。5~6月采收。

红辣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红辣蓼功效与作用

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红辣蓼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红辣蓼性味

辛、性温

红辣蓼图片

红辣蓼药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散布腺点及毛茸。茎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红色,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上面深绿色,有八字形的黑斑;托叶鞘膜质,口缘生长刺毛。穗状花序生于枝端,花梗细长,长6~12厘米,下垂,疏花;花被5深裂,白色,散布绿色点腺,上部呈红色;雄蕊7~8:子房1室,花柱3枚。瘦果有3棱,外包宿存花被。花期夏季。

红辣蓼化学成分

辣蓼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物质:水蓼素(Persicarin),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 ether),3’-甲基鼠李素(rhamnazi)及金丝桃甙(hyperin),又含蒽醌衍生物及蓼酸(polygonic acid)等。

红辣蓼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新鲜红辣蓼全草洗净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时,过滤取汁后再煎,将2次滤液合并加适量糖浆和防腐剂,贮存备用。首次剂量为200毫升,以后每次lOO毫升,日服3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40例(包括慢性菌痢急性发作者4例),一个疗程后,痊愈15例,基本痊愈19例,进步5例。无效1例。主要症状与粪检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发热为16.3小时,腹泻4.6天,腹疼、里急后重4.5天,大便镜检转阴4.2天,细菌培养转阴3.4天。此药冷服时除少数人感腹部不适或疼痛外,无其它副作用。

红辣蓼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红辣蓼药理作用

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所产的马蓼Polygonum blumei Meissn.与犬蓼Persicaria longiseta有驱蛔作用。

红辣蓼出处

《贵州民间方药集》

红辣蓼药方

①治大肠下血:辣柳草一两,同猪肉炖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胃气痛,痧气腹胀痛:鲜辣蓼枝头嫩叶三钱,捣烂,加冷开水一大盅,擂汁服。

④治疟疾:辣蓼叶、桃树叶等分。研细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⑤治牙痛:鲜辣蓼四两,水煎,频频含漱。

⑥治跌打撞伤,局部青紫肿痛:鲜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

红辣蓼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野辣蓼

野辣蓼

通经活血,止泻痢。主治肠炎,痢疾,月经不调,血崩,产后流血过多,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2-07 09:49:06
辣蓼

辣蓼

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用于痢疾,胃肠炎,腹泻,风湿关节痛,跌打肿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

  • 发布于 2022-02-03 17:20:54
假辣蓼

假辣蓼

《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腹痛肿疡。

  • 发布于 2022-02-10 01:15:02
白辣蓼

白辣蓼

解毒;除湿。主肠炎;菌痢;无名肿毒;阴疳;瘰疬;毒蛇咬伤;风湿痹痛

  • 发布于 2022-02-21 22:00:03
辣蓼草

辣蓼草

消肿止痛。治肿疡,痢疾腹痛。

  • 发布于 2022-01-17 15:08:11

相同药味中药

五龙皮

五龙皮

祛风除湿,活血逐瘀。主治风湿骨痛,骨折,跌打扭伤。

  • 发布于 2022-02-02 21:16:00
吊灯花叶

吊灯花叶

拔毒生肌。主腋疮;肿毒

  • 发布于 2022-01-09 05:53:06
文殊兰

文殊兰

行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炎,跌打损伤,痈疖肿毒,蛇咬伤。

  • 发布于 2022-01-02 19:41:05
棉籽

棉籽

补肝肾,强腰膝,暖胃止痛,止血,催乳。用于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乳汁缺乏,胃痛,腰膝无力。

  • 发布于 2022-02-14 18:57:52
榆仁酱

榆仁酱

《食疗本草》:能助肺气,杀诸虫,下气,令人能食。又心腹间恶气,内消之,陈者尤良。又涂诸疮癣妙。又卒患冷气心痛,食之瘥,并主小儿痫,小便不利。

  • 发布于 2022-01-04 18:25:42
白山蓼

白山蓼

消食化滞;止泻。主消化不良;腹泻

  • 发布于 2022-02-25 01:37:03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