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辣蓼别名:辣柳草、蓼子草、斑蕉草、青蓼、蝙蝠幅草、辣马蓼、辣椒草、软水蓼。 红辣蓼的功效与作用: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红辣蓼来源
红辣蓼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近水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台湾、云南等地。
红辣蓼功效与作用
治痢疾,便血,胃痛,疟疾,跌打肿痛。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红辣蓼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含漱。
红辣蓼性味
红辣蓼药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株散布腺点及毛茸。茎直立,或下部伏地,通常紫红色,节膨大。叶互生,有短柄;叶片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被粗毛,上面深绿色,有八字形的黑斑;托叶鞘膜质,口缘生长刺毛。穗状花序生于枝端,花梗细长,长6~12厘米,下垂,疏花;花被5深裂,白色,散布绿色点腺,上部呈红色;雄蕊7~8:子房1室,花柱3枚。瘦果有3棱,外包宿存花被。花期夏季。
红辣蓼化学成分
辣蓼全草及根含挥发油,鞣质及黄酮类物质:水蓼素(Persicarin),水蓼素-7-甲醚(Persicarin-7-methyl ether),3’-甲基鼠李素(rhamnazi)及金丝桃甙(hyperin),又含蒽醌衍生物及蓼酸(polygonic acid)等。
红辣蓼临床应用
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将新鲜红辣蓼全草洗净切碎,按1:5的比例加水浸泡后,用文火煮沸1小时,过滤取汁后再煎,将2次滤液合并加适量糖浆和防腐剂,贮存备用。首次剂量为200毫升,以后每次lOO毫升,日服3次,7日为一疗程。治疗40例(包括慢性菌痢急性发作者4例),一个疗程后,痊愈15例,基本痊愈19例,进步5例。无效1例。主要症状与粪检恢复正常所需平均时间,发热为16.3小时,腹泻4.6天,腹疼、里急后重4.5天,大便镜检转阴4.2天,细菌培养转阴3.4天。此药冷服时除少数人感腹部不适或疼痛外,无其它副作用。
红辣蓼相关论述
1.《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3.《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红辣蓼药理作用
流浸膏及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日本所产的马蓼Polygonum blumei Meissn.与犬蓼Persicaria longiseta有驱蛔作用。
红辣蓼出处
红辣蓼药方
①治大肠下血:辣柳草一两,同猪肉炖服。每隔十日再服一次。(《贵州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痢疾:辣蓼根八钱,水煎,糖调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胃气痛,痧气腹胀痛:鲜辣蓼枝头嫩叶三钱,捣烂,加冷开水一大盅,擂汁服。
④治疟疾:辣蓼叶、桃树叶等分。研细末,用水、酒和制成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温开水送下。
⑤治牙痛:鲜辣蓼四两,水煎,频频含漱。
⑥治跌打撞伤,局部青紫肿痛:鲜辣蓼,同米酒或甜酒酿糟捣烂敷。(③方以下出《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⑦治扁桃腺炎:辣蓼茎叶适量,捣汁加温开水含漱。(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关节炎:辣蓼叶适量,开水泡片刻后搓揉痛处。(江西《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