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拗子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肿;疥癣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羊角拗子来源
羊角拗子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丛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羊角拗子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跌打损伤;痈肿;疥癣
羊角拗子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羊角拗子性味
羊角拗子归经
羊角拗子药物形态
灌木或藤本,直立,高达2m。秃净,多匍枝,折之有乳汁流出。小枝通常棕褐色。密被灰白色皮孔。叶对生,具短柄;叶片厚纸质,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cm,宽2-4cm,先端短渐头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每边通常6条,斜扭上升,叶缘前网结。花大形,黄白色,顶生或3花合生呈聚伞花序;花梗纤细,长约1cm;苞片和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萼片5,披针形,先端长渐尖,绿色或黄绿色,内面基部有腺体;花冠黄色,漏斗形,花冠筒淡黄色,长约1.2cm,上部5裂,裂片基部卵状披针形,先端线形长尾状,长达10cm,裂片内面具由10枚舌状鳞片组成的副花冠,白黄色,鳞片每2枚基部合生;雄蕊5,内藏,花药箭形,基部具耳,各药相连干柱头,花丝纺锤形,被柔毛;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半下位,花柱圆柱状,柱头棍棒状,先端浅裂。蓇葖果木质,双出扩展,长披针形,长约10-15cm,极厚,干时黑色,具纵条纹;种子纺锤形而扁,上部渐狭而延长成喙,喙长达2cm,轮生白色丝状种毛,具光泽,长2.5-3cm。花期3-7月,果期6月至翌年2月。
羊角拗子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呈扁纺锤形,长约2cm,宽约5mm,基部钝,先端尖,顶部留有白色丝状长毛的痕迹。上部渐狭延长成喙状,近喙一侧有一凸起的棱线至种皮中部。表面棕褐色,有皱纹,微扭曲。质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种仁,富油性。气微,味苦,有大毒。
以种子饱满、色棕;种仁色白、富油性者为佳。
羊角拗子临床应用
从羊角拗种子中提得的羊角拗甙,经药理和临床证明,具有与毒毛旋花子甙K相似之强心作用。各地试用均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对2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用药后获良效者14例,多数在5分钟内开始生效,气急、胸闷、胸口胀、咳嗽、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青紫、浮肿等均完全消失,肺活量及尿量增加,颈静脉压下降,循环时间缩短;5例有效,上述大部分症象消失或改善,一部分症象无变化;3例无效。又68例经治疗后,获良效者39例,有效者16例,有效率达93%。大部分病例用药后各种症象改善或消失,脉搏和呼吸数减少,肺活量增加,用药后3小时内血压升高,静脉压下降,循环时间缩短,尿量增多:但对心电图无重要影响。另有以小剂量与大剂量分别观察56例和42例,有效率分别为89%和81%(认为疗效差异可能与病例选择有关)。此外,还曾试用于小儿小病灶肺炎合并心力衰竭78例,亦获良效,绝大部分病例经治2天后紫绀消失,心率、呼吸减慢,肝脏缩小。剂量及用法,各地标准尚不统一。有的初试时采用小剂量,即第1次0.125~0.25毫克,每日总量原则上不超过0.5毫克。以后通过实践,认为上述剂量可能偏小,乃将分剂量增至0.5毫克,开始每日2次,总量不超过1毫克,病情好转后改为每日1次。用时以25%葡萄糖溶液将羊角拗甙剂稀释后,于5分钟内由静脉缓慢注入。认为这一剂量较为合适,且疗效的发生较小剂量者迅速,虽然心律紊乱的发生率较多,但所有毒性反应在停药后很快消失,未发生中毒致死的病例。亦有认为,每日用0。35~0.5毫克,加入2%葡萄糖50毫升中,以10分钟以上速度缓缓注入静脉,可作为用量及用法的准则;并指出多用有中毒危险,少用效果不佳;用药量与效果不成正比,如药量至5.0毫克左右时仍不见效者,即使增加剂量继续再用,亦不会有多大好转。
羊角拗子相关论述
1.《药材学》:有强心作用。治血管硬化,可使心脏收缩加强。
2.《广西植物名录》:强心消肿,止痒杀虫。外用治跌打,癣疥,风湿,小儿麻痹后遗症,多发性脓肿,蛇伤,骨折,赘疣。
羊角拗子出处
羊角拗子药方
1.治疥癣方(《经验方》),羊角拗子适量捣敷。
2.治跌打损伤方(《经验方》),羊角拗子,用酒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