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草别名: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臭草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③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臭草英文
臭草来源
臭草产地分布
栽培植物,我国南部常见,长江以北则栽培于温室。
臭草功效与作用
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③《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外敷蜈蚣咬伤。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⑤《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臭草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臭草性味
臭草归经
臭草药物形态
芸香(《晋成公子安集》)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有钝齿。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直径约1~2厘米;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初开时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上,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外露,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种子肾形,黑色。花期春季。
臭草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全草多分枝,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或深裂,长6-12cm,末回小叶或裂片倒卵状矩圆形或匙形,长0.6-2cm,先湍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钝齿。茎叶表面粉白色或发绿色,可见细腺点,揉之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味微苦。以枝叶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臭草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最适生长发育温度22-27℃,极端气温下降到-9- -11℃,地上部分冻死,地下部分能安全越冬。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900-1800mm的地区适宜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繁殖。种子繁殖:春、秋两季播种。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法,按行株距45m×30cm开穴播种,覆土2-3cm,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秋季将种子撒播于苗床,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盖草,翌年春季移栽。扦插繁殖:扦插育苗法,选2-4年生健壮植株,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条,雨季扦插于苗床。春季扦插,当年移栽;秋季扦插,翌年春季移栽。定植北方以春季、南方以秋季栽种为宜。
臭草毒性
臭草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2.《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3.《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外敷蜈蚣咬伤。
4.《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5.《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治感昌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臭草注意事项
《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臭草出处
臭草药方
1.治小儿惊风(《福建民间草药》),鲜臭草五至七钱,酌加开水炖服,一般日服两次。
2.治鼻血(《纲目拾遗》):臭草叶捣烂,塞鼻孔。
3.治小儿头上小疖(《岭南采药录》),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
4.治初生儿疝气(《福建民间草药》),鲜臭草三至五钱,酌加开水炖服。
5.治蛇,蝎,蜈蚣等毒(《纲目拾遗》),急取臭草叶生食。
6.治跌打肿痛(《福建中草药》),鲜臭草叶五钱,捣烂冲温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
7.治小儿湿疹(《福建中草药》),鲜臭草茎,叶二至三钱,绿豆三钱,开水泡服。
8.治急慢性湿疹(《经验方》),臭草叶,龙胆草,水煎熏洗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