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蚯蚓

[Qiū Yǐn]

蚯蚓别名:蠖蚓、竖蚕、丘螾、蝽端(高诱注)、附蚓。 蚯蚓的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①《本经》:主蛇瘕,去三虫,杀长虫。②《别录》: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③陶弘景:温病大热狂言,饮其汁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烂、化水或研末调敷。

蚯蚓图片

蚯蚓来源

为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正蚓科动物背暗异唇蚓等的全体。

蚯蚓功效与作用

清热,平肝,止喘,通络。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

①《本经》:主蛇瘕,去三虫,杀长虫。

②《别录》: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③陶弘景:温病大热狂言,饮其汁皆瘥,与黄龙汤疗同也。熬作屑,去蛔虫。

④《药性论》:主蛇毒。

⑤《唐本草》:《别录》云:盐沾为汁,疗耳聋。

⑥《蜀本草》:解射罔毒。

⑦《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

⑧《本草衍义》:治肾脏风下疰病。

⑨《滇南本草》:祛风,治小儿瘈疭惊风,口眼歪斜,强筋治痿。

蚯蚓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捣烂、化水或研末调敷。

蚯蚓性味

咸,寒。

蚯蚓归经

入肝、脾、肺经。

蚯蚓药物形态

①参环毛蚓

体圆柱形,长11~38厘米,宽5~12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2部,围口节腹侧有口,上覆肉质的叶,即口前叶;眼及触手等感觉器全部退化。自第2节起每节有刚毛,成环状排列,沿背中线,从11~12节始,节间有一背孔。背部紫灰色、后部稍淡、刚毛圈稍白;14~16节,为生殖环带,其上无背孔和刚毛,此环带以前各节,刚毛较为粗硬。雌性生殖孔1个,位于第14节痕面正中;雄性生殖孔1对,位于第18节腹面两侧,外缘有效条环绕的浅皮褶,受精囊孔3对,位于6~-7,7~8、8~9节间,第6~9各节间无隔膜。附近常有乳头突,受精囊球形,管短,盲管亦短,内2/3微弯曲数转,为纳精囊。

生活于潮湿疏松之泥土中,行动迟缓。以富含有机物的腐殖土为食。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②背暗异唇蚓

体长10~27厘米,宽3~6毫米。背孔自8~9节间开始,灰褐色。每节刚毛4对,生殖环带在第26~34节之间,呈马鞍形。雌性生殖孔1对,位子第14节;雄性生殖孔1对,在第15节腹侧,附近表皮隆肿如唇状。受精囊孔2对,位于9~10、10~11节间。

生长潮湿而多有机物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蚯蚓性状鉴别

①广地龙

干燥全体,呈长条薄片状,头端及尾端仍保持原来形状。全体弯曲不直,体前稍尖,中央有口,尾端钝圆,体背色棕红或灰红,腹部色较淡,前端有一环带,色浅,习称"白颈"。体壁较厚。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腥,味微咸。以条大、肥壮、不碎、无泥者为佳。

主产广东、广西等地。

②土地龙

干燥全体呈弯曲的圆柱形,体完整,口位于较尖的一端,肛门开口于钝圆的一端,环带多不显明,体表灰棕色,常附有泥土。质轻跪,易折断,折断后,中间充满泥土。气腥,味微咸。以条大、不碎者为佳。

主产河南、山东、江苏、福建、安徽等地。

蚯蚓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漂净,及时捞出,晒干,切段。

蚯蚓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应用地龙注射液、复方地龙注射液及口服地龙粉治疗无产重并发症的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据52例的观察,显效者25例(48.1%);另据101例统计,控制不发者44例,显效者17例,共占60%;又据54例分析,显效21例(40%)。用法:地龙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干地龙1.5克),第1次肌注1毫升,如无不良反应,第2天可改为2毫升,每日1次,连续注射1~2个月。复方地龙注射液(每2毫升相当于地龙4克,黄芩素4毫克),每日肌注2毫升,连续注射1~2周,症状初步控制后,改为隔日注射1次,注射30针为一疗程。口服地龙粉(炒熟后研),每次3~4克,日服3~4次,温开水送服,最大量1次可服9克。据临床观察,地龙粉及注射液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痰多的病人,可使痰易咳出,口服粉剂后患者胸闷可见逐渐减轻。复方地龙注射液对"热喘"(舌质红,苔较厚,痰粘黄)患者的疗效较满意。地龙注射液未见严重全身反应。但对于高度过敏体质的患儿,要提高警惕,第一针注射时须观察10~15分钟再离开,如发生过敏反应,可及时处理。在应用上述复方地龙注射液时曾碰到1例典型的过敏反应(经皮内试验对照核实),由于抢救及时,始使症状逐渐消失。

蚯蚓相关论述

①《纲目》:"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②《本草经疏》:"蚯蚓,大寒能祛热邪,除大热,故疗伤寒伏热狂谬。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黄疸。"

蚯蚓药理作用

①降压作用

蚯蚓注意事项

①《药对》:"畏葱、盐。"

②《本草经疏》:"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阴虚成劳瘵者,咸在所忌。"

蚯蚓出处

《本经》

蚯蚓药方

①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补缺肘后方》)

②治小儿急慢惊风: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为末,加朱砂等分,糊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每服一丸,白汤下。(《摄生众妙方》)

③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乳香(研)半钱,胡粉一钱。上二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圣济总录》乳香丸)

④治抽筋:地龙一条,胡黄连一钱。水煎,日服三次。(《吉林中草药》)

⑤治高血压:活蚯蚓三至五条,放盆内排出污泥后切碎,鸡蛋二至三个,炒熟吃,隔天吃一次,至血压降至正常为止。(《山东中草药手册》)

⑥治中风半身不遂:地龙三钱,全蝎二钱,赤芍四钱,红花三钱,牛藤四钱。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⑦治风头痛及产后头痛:地龙(去土,炒)、半夏(生姜汁捣作饼,焙令干,再捣为末)、赤茯苓(去黑皮)各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一字至半钱匕,生姜、荆芥汤调下。(《圣济总录》地龙散)

⑧治头痛目运,及喉痹缠喉风等:长蚯蚓不拘多少,以龙脑、麝香相和研匀,丸如麻子大。每用以生姜汁涂鼻中,每边各内一丸。(《圣济总录》龙珠丸)

⑨治喉痹:地龙一条,细研,用白梅去核,以皮裹之,重着薄绵再裹,含咽津。(《圣惠方》)

⑩治风赤眼:地龙十条炙干,捣细罗为散,夜临卧时,以冷茶调下二钱,服之。(《圣惠方》)

⑾治支气管喘息:地龙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一钱,日服三次,温开水下。(《吉林中草药》)

⑿治阳毒结胸,按之极痛,或通而复结,喘促,大躁狂乱:生地龙四条,洗净,研如泥,入生姜汁少许,蜜一匙,薄荷汁少许,新汲水调服。若热炽者,加片脑少许,即与揉心下,片时自然汗出而解,不效再服一次。(《伤寒蕴要》)

⒀治齿断血出不止:干地龙末一钱,白矾灰一钱,麝香末半钱,同研令匀,于湿布上涂药,贴于患处。(《圣惠方》)

⒁治齿痛:蚯蚓干者,捣末,著痛处。(《千金方》)

⒂治小便不通:蚯蚓杵,以冷水滤过,浓服半碗。(《斗门方》)

⒃治聤耳,脓血出不止:地龙末,吹入耳中。(《圣惠方》)

⒄治耵聍塞耳聋,强坚挠不可得出者:地龙五七条湿者,捣取汁,数数灌之,即轻挑自出。(《圣惠方》)

⒅治耳聋气闭:蚯蚓、川芎藭各两半。为末,每服二前,麦门冬汤下,服后低头伏睡,一夜一服,三夜,效。(《圣济总录》)

⒆治鼻中息肉:白颈蚯蚓一条,猪牙皂荚一挺。上药,纳于瓷瓶中,烧熟,细研,先洗鼻内令净,以蜜涂之,敷药少许在内,令清水下尽。(《圣惠方》)

⒇治瘰窃溃烂流串者:荆芥根下段煎汤,温洗良久,看疮破紫黑处,以针刺去血,再洗三、四次,用蚯蚓一把,炭火上烧红为末,每一匙入乳香、没药、轻粉各半钱,穿山甲九片(炙为末),油调敷之。(《纲目》)

(21)治木舌肿满:蚯蚓一条,以盐化水涂之,良久渐消。(《圣惠方》)

(22)治对口毒疮,已溃出脓:蚯蚓,捣细,凉水调敷,日换三、四次。(《扶寿精方》)

(23)治龙缠疮毒:蚯蚓一条,连泥捣敷。(《纲目》)

(24)治小儿代指逆肿:猪脂和曲蟮研敷,敷易之。(《圣惠方》)

蚯蚓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海蚯蚓

海蚯蚓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主痈疮肿毒

  • 发布于 2022-02-01 18:33:48

相关中药知识

效果极好的痔疮偏方,蚯蚓治痔疮民间偏方

效果极好的痔疮偏方,蚯蚓治痔疮民间偏方

痔疮是一种非常令人尴尬的疾病,常出现于久坐人群、孕妇、便秘或腹泻人群。得了痔疮后不仅引起排便困难,还可伴有疼痛、瘙痒、便血和肝门坠胀感,令人十分不舒服。对于痔疮患者来说,如果不是非常严重的话,可以尝试偏方治疗的,比如说蚯蚓治痔疮民间偏方。 一、蚯蚓的药用价值 蚯蚓又称

  • 发布于 2022-12-10 22:10:20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可冀国医大师

陈可冀,男,1930年10月20日出生于福建福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国医大师、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