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皮木别名:凳板风、英台木、九度叶、金瓜南木皮、鸭脚树、大枯树、大树理肺散、肥猪叶。 象皮木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感冒,肺炎,百日咳,痧气胃痛泄泻,妊娠呕吐,跌打创伤,溃疡出血。①《陆川本草》:止血,生肌,消肿。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刀伤,用树液涂。②《广西药植名录》:治伤风,痧气,头痛,肺炎。外用治外伤,溃疡出血,接骨,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
象皮木来源
象皮木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50m以下的低丘陵山地疏林中、路旁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广西和云南有野生,台湾、湖南、广东、海南有栽培。
象皮木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感冒,肺炎,百日咳,痧气胃痛泄泻,妊娠呕吐,跌打创伤,溃疡出血。
①《陆川本草》:止血,生肌,消肿。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刀伤,用树液涂。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伤风,痧气,头痛,肺炎。外用治外伤,溃疡出血,接骨,疮疖。
象皮木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外用:研末撒。
象皮木性味
象皮木药物形态
糖胶树,又名:面条树。
常绿乔木,高达40米,富乳液。枝轮生。叶4~7轮生,窄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钝或钝圆,基部楔形,侧脉40~50对,脉距为2~7毫米,平行;叶柄长1.2~2厘米。聚伞花序顶生;萼短,5裂;花冠白色,高脚碟状,喉部无鳞片,裂片在芽内左旋;雄蕊5,花丝短;花柱1,桂头与花药分离。蓇葖果线形,长20~45厘米,径3~7毫米。种子有毛。
象皮木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树皮呈扁平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6-1.5cm。外表面灰棕色或淡褐色,龟裂,粗糙,易剥落,剥去栓皮后,内皮黄棕色,具条形沟槽或凹洼;内表面淡黄褐色,粗糙,具纵直纹理。质松脆,易折断,断面层状。气微,味微苦辣。枝条圆柱形,有的具叶。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7-28cm,宽2-11cm,光滑,先端圆或钝,基部楔形,全缘,发绿色,羽状脉于边缘处连结;叶柄短,革质,不易破碎。气微,味微苦,有毒。
显微鉴别 树皮横切面:木栓层为20-50列切向排列的长方形细胞,含有红棕色物皮层。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韧皮部散有石细胞群乃乳汁管,射线宽约2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象皮木炮制方法
象皮木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每次取灯台树浸膏片(每片相当原生药1.7克)2片,曲莲皂甙片(每片含量60毫克)1片口服,每日3次,10日为一疗程。经治210例,结果临床治愈56例(26.6%),显效54例(25.9%),好转94例(44.7%),无效6例(2.8%)。实践证明,二药具有消炎、化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平喘作用。
②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
用鸭脚树树皮及嫩枝、叶(干品)制成100%糖浆,按年龄大小每次15~30毫升,日服2次,至痊愈为止。经治119例,治愈41例,治愈时间平均21.1天;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明显改善)75例,平均住院天数14.3天;无效3例。黄疸指数平均15.3天恢复正常,谷丙转氨酶平均21.1天恢复正常。有效病例先表现为胃口好转,小便变清,继之皮肤和巩膜黄染逐渐消退,最后转氨酶恢复正常。
象皮木相关论述
1.《陆川本草》止血,生肌,消肿。治外伤出血,溃疡久不收口。刀伤,用树液涂。
2.《广西药植名录》:治伤风,痧气,头痛,肺炎。外用治外伤,溃疡出血,接骨,疮疖。
象皮木药理作用
1.祛痰、镇咳作用 家兔灌服象皮木水溶液(系用树皮、叶及树枝混合做成浸膏的水溶液)10g/kg,有显着的祛痰作用(酚红法)。麻醉猫用电刺激喉上神经引咳法证明,腹腔注射象皮木水溶液20g/kg,对咳嗽频率略有降低,对咳嗽强度影响不显着。
2.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象皮木水溶液80g/kg,能对抗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对组织胺喷雾者可延长其翻倒时间,但不能防止死亡。
象皮木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慎服。
象皮木出处
象皮木药方
1、治百日咳,咳嗽,胃痛,腹泻,妊娠呕吐:灯台树叶三至四钱,炒黄,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2、治跌打损伤:灯台树鲜叶捣烂敷伤处。(《云南中草药》)
3、治疟疾:灯台树叶一至三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