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瓟别名:气包、赤包、山屎瓜、赤雹、屎包子、山土豆、赤包子。 赤瓟的功效与作用: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①《东北药植志》:顺气,调气。②《黑龙江中药》:治扭腰岔气,胸胁疼痛。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痰,止呕。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服。
赤瓟英文
赤瓟来源
赤瓟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1800m的山坡、河谷及林缘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山东等地。
赤瓟功效与作用
降逆,理湿,和瘀。治黄疸,痢疾,反胃吐酸,咳血胸痛,腰部扭伤。
①《东北药植志》:顺气,调气。
②《黑龙江中药》:治扭腰岔气,胸胁疼痛。
③《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痰,止呕。
赤瓟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研末服。
赤瓟性味
赤瓟药物形态
多年生蔓性草本。茎被长毛,少分枝;卷须单一。叶互生;广卵状心脏形,长5~10厘米,宽4~9厘米,先端尖,边缘微锯齿缘;两面均被毛茸;有叶柄。花腋生,单一,雌雄异株;雄花的花梗短而细,雌花的花梗长而粗;萼短钟形,裂片5,线状披针形,反折;花冠黄色,钟形,5深裂,花瓣狭卵形,被短毛,长2.5厘米左右;雄花的雄蕊S枚,不育雄蕊线形,花丝有毛;雌花有短的退化雄蕊,子房下位,长圆形,被长柔毛,具3叉状肾形柱头。瓠果长卵形或广椭圆形,长4~5厘米,宽2.5厘米,红色或绿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赤瓟性状鉴别
干燥果实呈卵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常压扁,长约3-5cm,直径约1.5-3cm。橙黄色、橙红色、红色至红棕色。表面皱缩,有极稀的白色茸毛及纵沟纹,顶端有残留柱基,基部有细而弯曲的果柄。果皮厚1mm左右,内表面粘连多数黄色长圆形的小颗粒,系不发育的种子,中心有多数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熟种子,新鲜时质软而粘。气特异。味甜。
赤瓟鉴别方法
性状鉴别 本品呈卵圆形、椭圆形至长圆形,常压扁,长3-5cm,直径1.5-3cm。表面橙黄色、橙红色、红色至红棕色,皱缩,有极稀的茸毛及纵沟纹,先端有残留柱基,基部有细而弯曲的果柄,果皮厚约1mm;内表面粘连多数黄色长圆形的小顶粒(系不发育的种子),中心有多数扁卵形、棕黑色的成熟种子,新鲜时质软而粘。气特异,味甜。
赤瓟相关论述
1.《东北药植志》:顺气,调气。
2.《黑龙江中药》:治扭腰岔气,胸胁疼痛。
3.《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祛痰,止呕。
赤瓟出处
赤瓟药方
①治反胃吐酸、吐食:赤包一至三钱(干品),研末冲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肺结核咳嗽、吐血,黄疸,痢疾便血:赤包(干品)一至三钱,研末冲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