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芝麻别名:白花益母草、续断、白花菜、白花野芝麻、糯米钣草、吸吸草、包团草、泡花草。 野芝麻的功效与作用:治肺热咳血,血淋,白带,月经不调,小儿虚热,跌打损伤,肿毒。①《东北药植志》:花,治白带及月经困难。②《黑龙江中药》:花,清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和月经前后腹痛。③《浙江民间草药》:梗,花,止咳血,清肺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鲜者捣敷或研末调敷。
野芝麻英文
野芝麻来源
野芝麻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边、溪旁、田埂及荒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各地。西北的陕西、甘肃的湖北、湖南以及西南的四川、贵州等地均有之。
野芝麻功效与作用
治肺热咳血,血淋,白带,月经不调,小儿虚热,跌打损伤,肿毒。
①《东北药植志》:花,治白带及月经困难。
②《黑龙江中药》:花,清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和月经前后腹痛。
③《浙江民间草药》:梗,花,止咳血,清肺热。
野芝麻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鲜者捣敷或研末调敷。
野芝麻性味
野芝麻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5厘米。茎直立,单一,具4棱,被粗毛。叶对生,心脏卵形,长3~9厘米,宽1~5.5厘米,先端长尾尖,基部心形,有时近截形,边缘具粗牙齿,两面有伏毛;叶柄长6~50毫米。轮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间;苞片线形,长1.8~5毫米,具毛;花萼5裂,裂片锥形或针形,比萼筒稍长或长近1倍;花冠白色,长20~30毫米,2唇,有长毛,上唇呈兜状向下弯曲,下唇3裂,下垂;雄蕊4,2强,花丝有茸毛,花药黑紫色;子房4深裂,花柱着生子房底,柱头2裂。小坚果三角状,暗褐色,长约3毫米。花期5~6月。果期6~7月。
本植物的根(野芝麻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野芝麻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呈类方柱形,长25-50cm。叶对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心状卵形,先端长尾状,基部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具粗齿,两面具伏毛;叶柄长1-5cm。轮伞花序生于上部叶腋内,苞片线形,具睫毛,花萼钟形,5裂,花冠多皱缩,灰白色至灰黄色。质脆。气微香,味淡,微辛。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被角质层;亦见短小腺毛及非及非腺毛或其残基。表皮下棱角处具厚角组织;内皮层细胞1列,可见凯氏点。维管组织连续成环(嫩茎断续环列)。木质部组织内有时可见细小草酸钙棱晶,单个存在工数个相集于同一细胞内。
野芝麻相关论述
1.《东北药植志》:花,治白带及月经困难。
2.《黑龙江中药》:花,清血止血,治月经不调和月经前后腹痛。
3.《浙江民间草药》:梗,花,止咳血,清肺热。
野芝麻药理作用
野芝麻提取物可使动脉及子官收缩,可用于子宫出血。该植物含强溶血作用的皂甙。但不在花中。小鼠口服从野芝麻分离出来的黄酮,能抑制可卡因产生的兴奋作用。
野芝麻出处
野芝麻药方
1、治咯血咳嗽:吸吸草五钱至一两,鹿衔草五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2、治子宫颈炎,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野芝麻五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3、治小儿虚热:野芝麻三钱,地骨皮三钱,石斜四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血淋:野芝麻炒后研末,每服三钱,热米酒冲服。(江西《草药手册》)
5、治闪挫扭伤:土蚕子鲜全草四两)鲜佩兰四两,鲜桅子叶四两。共捣烂外敷。(《常用中草药配方》)
6、治骨折:包团草、铁线草、接骨丹、接筋藤各等量,捣烂炒热包伤处。(《贵州草药》)
7、治肿毒,毒虫咬伤:野芝麻、山莴芭、萱草,共捣烂敷患处。(江西《草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