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五加别名:刺拐棒、老虎镣子、刺木棒、坎拐棒子。 刺五加的功效与作用: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刺五加英文
刺五加来源
刺五加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林下或林缘。
资源分布:发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等地。
刺五加功效与作用
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
刺五加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刺五加性味
刺五加归经
刺五加药物形态
落叶灌木,高达2m。茎通常密生细长倒刺。掌状复叶,互生;吉柄长3.5-12cm,有细刺或无刺;小叶5,稀4或3,小叶柄长0.5-2cm,被褐色毛;叶片椭圆状倒卵形至长圆形,长7-13cm,宽2-6cm,先端渐尖或突尖,基部楔形,上面暗绿以,下面淡绿以,沿脉上密生淡褐色毛,边缘具重锯齿或锯齿。伞形花序顶生,单个或2-4聚一成稀疏的圆锥花序,总花梗长达8cm;花梗1-2cm;萼筒绿色,与子房合生,萼齿5;花瓣5,卵形,黄色带紫;雄蕊5;子房5室。花柱细柱状。核果浆果状,紫黑色,近球形,花柱宿存。种子4-6,扁平,新月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刺五加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纵皱,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皮孔横长,微突起而色淡。根圆柱形,多扭曲,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皱纹明显,皮较薄,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共同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灰白以。①韧皮纤维长条形,平直或稍弯曲,有的一边波状,末端稍尖或钝圆,长180-650μm,直径16-54μm,壁厚4-18μm,孔沟粗而密,表面可见斜向交错纹理,有的胞腔具菲薄横隔。②草酸钙簇晶直径11-64μm,棱角大而较钝;有的含晶细胞数个相接,簇晶排列成行。③射线细胞切向纵断面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切向壁具斜向交错或不规则网状纹理。④导管为网纹和梯纹。此外,有木栓细胞及少数淀粉粒。
刺五加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2g,加甲醇适量,制成100%(W/V)溶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紫丁香甙、异贝壳杉烯酸、β谷甾醇、4-甲醇-水(7:3:1,下层澄清液)展形15cm,喷以10%硫酸深液,105℃恒温箱中烘4min显色。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仅与对照品紫丁香甙、β谷甾醇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刺五加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宜选向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种子有胚后熟物性,种胚要经过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之后才能萌发。
刺五加炮制方法
刺五加毒性
刺五加贮藏方法
刺五加临床应用
<1.本品除去糖衣研细,加甲醇振摇,滤过。取滤液加10%α-萘酚的乙醇溶液1-2滴,摇匀,沿管壁加硫酸1ml,显紫红色环;取滤液加3%碳酸钠溶液与新配制的重氮对硝基苯胺试液1-2滴,即显红色。
2.取本品细粉适量,另取制首乌粉0.5g,刺五加浸膏,分别加入甲醇回流,滤过,滤液点于同一层析纸上,用醋酸-盐酸-水(30:3:10)上行展开,取出,晾干后置紫外灯下观察:首乌液与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位置的斑点显亮紫色荧光。刺五加浸膏液与供试品溶液在相应位置的斑点显亮蓝色荧光。功能扶正固本,补肝益气,健肾添精,养血安神。用于肝肾阳虚,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头发早白,血虚体弱,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
刺五加注意事项
阴虚火旺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