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骨七别名:白接骨连、红接骨连、戛戛羊、饿老虎、钻骨凤、 疔药、血乌、棉絮头。 铜骨七的功效与作用:活血,止痛,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口疮,坐板疮。①《贵州草药》:消肿毒,接骨,止血,生肌。②《四川常用中草药》:镇痛,活血。治虚劳内伤,跌打损伤,风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钱。外用:研末或捣敷。
铜骨七英文
铜骨七来源
铜骨七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50-3500m的山谷林中、竹林中或沟边较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四川、贵州、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
铜骨七功效与作用
活血,止痛,消肿,解毒。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口疮,坐板疮。
①《贵州草药》:消肿毒,接骨,止血,生肌。
②《四川常用中草药》:镇痛,活血。治虚劳内伤,跌打损伤,风湿痛。
铜骨七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外用:研末或捣敷。
铜骨七性味
铜骨七归经
铜骨七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茎圆柱形块状,坚硬,黑褐色,须根细长。基生叶1~3,基部常有宿存鳞片,鳞片外面密被白色长绒毛,时片五角形,长4.5~10厘米,宽6~18厘米,3全裂,中央裂片菱形,近羽状深裂,边缘生粗牙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叶柄长14~37厘米。花茎高23~42厘米,无毛或疏生短柔毛;总苞苞片3,具柄,叶状,长8~14厘米;花1~3朵簇生:萼片5,白色,倒卵形,长1~2厘米,背面有疏柔毛:无花瓣;雄蕊多数,花丝丝形;心皮多数,无毛,离生,花柱短。瘦果近卵形,长约2.5毫米,黄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铜骨七性状鉴别
1.性状鉴别 根茎锥状椭圆形或近条形,少数呈团块状,稍弯曲,长3-10cm,直径1-2.5cm,表面棕褐色,有皱褶,环节较密集,有的不甚明显,周围着生多数细长须根或圆形根痕;顶端有干枯的叶基及茎基,其周围密生灰白色茸毛。质坚实,断面黄棕色,不甚平坦。气微,味苦。
2.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有的可见表皮毛。皮层较宽,最外为后生皮层,外侧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或与少数纤维束相间排列。维管束外韧型,约20个,环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微波状;木质部导管不发达,射线宽阔。髓部大。本品薄壁细胞充满形或类圆形淀粉粒,直径3-5μm。
铜骨七相关论述
1.《贵州草药》:消肿毒,接骨,止血,生肌。
2.《四川常用中草药》:镇痛,活血。治虚劳内伤,跌打损伤,风湿痛。
铜骨七注意事项
《四川常用中草药》:“孕妇忌服。”
铜骨七出处
铜骨七药方
1、治口疮:白接骨连根适量,研未调菜油搽患处。
2、治坐板疮:白接骨连叶,捣烂搽患处。
3、治外伤:白接骨连叶,捣绒敷伤口。(选方出《贵州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