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已别名:汉防已、瓜防已、石蟾蜍、长根金少年犯。 防已的功效与作用: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防已英文
防已来源
防已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旷野草丛和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防已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
防已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防已性味
防已归经
防已药物形态
粉防己,多年生缠绕藤本。块根通常圆柱状,肉质,深入地下,长3-15cm矸径1-5cm;外皮淡棕色或棕褐色;具横纹。茎枝纤细,有直条纹。叶互生;叶柄长5-6cm,盾状着生;叶片三角状宽卵形或阔三角形,长4-6cm,宽5-6cm,行端钝,具小突尖,基部平截或略呈心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或粉白色,两面均被短柔毛,下面较密,掌状脉5条。花小,单性,雌雄异株;雄株为头状聚伞花序,总状排列;雄花;萼片4,排成1轮,绿色,匙形,长约1mm,宽约0.5mm,基部楔形;花瓣4,绿色,倒卵形,长约0.9mm,宽约0.7mm,肉质,边缘略内弯,有时具短爪;雄蕊4,花丝合生成柱状,上部盘状,花药着生其上;雌株为缩短的聚伞花序,呈假头状,总状排列;雌花;萼片4,排成1轮;花瓣4;子房椭圆形,长约1mm,花柱3,乳头状。核果球形,红色,直径5-6mm;内果皮长、宽均为4-5mm,背部有4行雕纹,中间2行呈鸡冠状隆起,每行有15-17颗,胎座迹不穿孔。花期5-6月,果期7-9月。
防已性状鉴别
1.1.未刮去栓皮者表面灰棕色,粗糙而多细皱,多数可见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已刮除栓皮者,表面灰白色,较平滑,可见深色的横沟纹。切开面浅棕白色,粉质,维管束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横断面平坦,有明显的浅棕色,呈弯曲的横曲纹或皱纹。质重而坚脆,易折断。气无,味苦。以去净栓皮,干燥,粗细均匀,质重,粉性大,纤维少者为佳。
1.2.长8-15cm,直径1.5-4.5cm。未刮栓皮者,表面棕色,粗糙,且多纵皱纹;有的只刮掉部分栓皮,露出灰黄色的皮层;栓皮全部刮掉者,表面灰黄色,较光滑。切开面灰白色或浅棕黄色,缺乏粉质,可见纵向及横向或弯曲排列的维管束,顺着维管束的方向,易呈刺片状剥下。质坚硬,不易折断。横断面可见细而较密的放射状纹。气微香,味微苦而涩。以块大、粗细均匀、质重者为佳。
防已鉴别方法
粉防己:1.取本品粉2g,加0.5mol/L硫酸液20ml,水浴加热20分钟,滤过,滤过加氨试液调节pH至9,移入分液漏斗中,加苯20ml振摇提取,分取苯液5ml,回收溶剂。残渣加钼硫酸试液(1%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数滴,即显蓝紫色,渐变绿色至污绿色,放置,色渐加深。(检查粉防己碱)1.取本品1.0g,加20%氨水0.2ml湿润,密塞放置30分钟,加氯仿20ml,提取4小时,滤过,氯仿提取液回收氯仿近干,加乙醇定容为10ml,供点样。在硅胶G预制板上点样3μl,以氯仿-甲醇-醋酸乙酯(7:4:2)在氨蒸气饱和下展开10cm,取出晾干,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浸渍显色,生物碱斑点显桔红色,粉防己碱与防己诺林碱Rf值分别为0.52-0.56,0.27-0.32。
3.薄层层析:取本品粉末4g,加甲醇20ml,加热回20分钟,滤过,滤液供点样,另取马兜铃酸为对照品,用甲醇制成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分别点上述两种溶液后,以苯-正庚烷-氯仿-冰醋酸(15:15:7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后,在紫外灯(254nm)下检视,可见供试液在与对照品溶液色谱的相应位置上,具相同的暗斑。
防已栽培技术
生物学特性,喜湿润环境,忌干时、水涝。宜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或壤土栽培;山坡、林缘,以石灰岩山地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分根繁殖:早春萌芽前,挖出老根,切成3--6cm的根段,按行、株距40-60cm,沟深9-12cm穴截,每穴栽1段,覆土压实,浇水。生长期,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肥料宜选人粪及厩肥。藤蔓长30-45cm时搭棚架,以利植株生长。
防已炮制方法
防已毒性
防已相关论述
1.《本经》: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癎。除邪,利大小便。
2.《别录》:疗水肿、风肿,去膀胱热,伤寒寒热邪气,中风手脚挛急,止泄,散痈肿恶结,(治)诸瘑疥癣虫疮,通腠理,利九窍。
3.《药性论》:汉防己:治湿风口面喎斜,手足疼,散留痰,主肺气嗽喘。木防己:治男子肢节中风毒风不语,主散结气痈肿,温疟,水肿,治膀胱。
4.《医学启源》:疗胸中(《本草发挥》引胸中作腰)以下至足湿热肿盛、脚气,去留热。
5.《医林纂要》:泻心,坚肾,燥脾湿,功专行水决渎,以达于下。
6.《本草再新》:利湿,除风,解火,破血。治膀胱水肿,健脾胃,化痰。
防已出处
防已药方
1、防已地黄汤(《金匮要略》),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者。
2、防已茯苓汤(《金匮要略》),主治皮水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
3、防已黄芪汤(《金匮要略》),主治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者;或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
4、木防已汤(《金匮要略》),主治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者。
5、已椒苈黄丸(《金匮要略》),主治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