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药大全 > 正文

阴地蕨

[Yīn Dì Jué]

阴地蕨别名:一朵云、花蕨、独立金鸡、独脚蒿、冬草、郎萁细辛、背蛇生、破天云。 阴地蕨的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主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

阴地蕨图片

阴地蕨英文

Ternate Grape Fern Herb,Herb of Ternate Grape Fern

阴地蕨来源

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阴地蕨的全草。

阴地蕨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200m的丘陵灌丛阴地或山坡草丛。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阴地蕨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止咳;止血;明目去翳。主小儿高热惊搐;肺热咳嗽;咳血;百日咳;癫狂;痫疾;疮疡肿毒;瘰疬;毒蛇咬伤;目赤火眼;目生翳障

阴地蕨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鲜品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

阴地蕨性味

甘、苦、凉、微寒

阴地蕨归经

肺;肝经

阴地蕨药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cm以上。根茎粗壮,肉质,有多数纤维状肉质根。营养叶的柄长3-8cm,叶片三角形,长8-10cm,宽10-12cm,3回羽状分裂,最下羽片最大,有长柄,呈长三角形,其上各羽片渐次无柄,呈披针形,裂片长卵形至卵形,宽0.3-0.5cm,有细锯齿,叶面无毛,质厚。孢子叶有长梗,长12-22cm;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长5-10cm,3-4回羽状分枝;孢子囊无柄,黄色,沿小穗内侧成两行排列,不陷入,横裂。

阴地蕨化学成分

含阴地蕨素(ternatin),槲皮素3-O-α-L-鼠李糖-7-O-β-D-葡萄糖甙。叶的浸出成分水解后得木犀草素(luteolin)等。

阴地蕨性状鉴别

干燥全草,根茎粗壮,肉质,呈灰褐色或棕褐色。叶柄樱红色,有纵纹,营养叶柄较孢子叶柄细而短。叶片三角形,3回羽状分裂。孢子囊穗集成圆锥状,孢子囊棕褐色。气微,味淡。

阴地蕨鉴别方法

(1)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渍过夜,水浴加热10min,滤过。滤液供以下试验:①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α-萘酚试液5滴,振摇后,沿管壁缓慢加浓硫酸1ml,在两液交界面呈紫色环。(检查糖类)②取滤液2ml置试管中,加镁粉少许,滴加浓盐酸数滴,即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樱红色。(检查黄酮类)③取滤液1滴于滤纸上,滴加1%醋酸镁的甲醇溶液1滴,烘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呈明显的亮绿色荧光斑点。(检查黄酮类)(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以木犀草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聚酰胺薄板上,自然干燥。用苯-丁酮-甲醇(3:1:1)展开,取出加热干燥后置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阴地蕨临床应用

用阴地蕨制成的成药"小儿喜",肌肉注射,每日1次,每次1~2毫升,治疗小儿上感、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下颌淋巴结炎等,有消炎退热作用。多数患者在1~4天退热。少数药后有呕吐、精神软弱等反应。

阴地蕨相关论述

1.《本草图经》:疗肿毒,风热。

2.《天宝本草》:利膀胱,治头晕脑痛。

3.《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亦可解热祛风,治伤风感冒及吐血。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肝火,明目,消散翳膜。

5.《四川中药志》:治肾亏及肺病吐血,散目中云翳,疗月瘕病;外包疮毒。

阴地蕨药理作用

100%鲜草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阴地蕨注意事项

虚寒、体弱及腹泻者禁服。

阴地蕨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阴地蕨生邓州顺阳县内乡山谷。叶似青蒿,茎青紫色,花作小穗,微黄,根似细辛。七月采根苗用。

阴地蕨药方

①治热咳:一朵云二至五钱,加白萝卜、冰糖。煎水服。(如无白萝卜,可单用冰糖煎水服)

②治虚咳:一朵云二至五钱。蒸瘦肉吃。

③治百日咳:一朵云、生扯拢、兔耳风各五钱。煎水兑蜂糖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肺热咳血:鲜阴地蕨、鲜风尾草各一两。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男子妇人吐血后膈上虚热:阴地蕨、紫河车(锉)、贯众(去毛、土)、甘草(炙、锉,各半两。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圣济总录》抵圣汤)

⑥治羊痫风:阴地蕨三至五钱。水煎代茶常饮。(《福建中草药》)

⑦治小儿惊风:阴地蕨三钱。水煎,早晚分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疮毒风毒:阴地蕨二至三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⑨治目中云雾:一朵云蒸鸡肝服。(《四川中药志》)

⑩治火眼:阴地蕨叶、棘树叶,捣汁点眼。(《湖南药物志》)

阴地蕨治疗疾病

相关中药材

猪鬃凤尾蕨

猪鬃凤尾蕨

和胃止痛;利水消肿;止咳祛痰。主咳嗽痰多;胃脘疼痛;痢疾;水肿;小便不利

  • 发布于 2022-02-16 10:30:22
黑骨蕨

黑骨蕨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主痢疾;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1-20 15:37:01

华南毛蕨

祛风;除湿。主风湿痹痛;感冒;痢疾

  • 发布于 2022-02-17 20:51:41
披针骨牌蕨

披针骨牌蕨

清热止咳;祛风除湿;止血。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 发布于 2022-01-11 22:10:50
多鳞鳞毛蕨

多鳞鳞毛蕨

驱虫;解毒。主肠寄生虫病;食物中毒

  • 发布于 2022-01-13 10:56:07
粗糙凤尾蕨

粗糙凤尾蕨

消炎止痢,舒筋接骨。主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 发布于 2022-01-04 23:36:13
同形鳞毛蕨

同形鳞毛蕨

凉血止血;驱虫。主吐血;崩漏;蛔虫病;绦虫病

  • 发布于 2022-02-08 19:25:42
银粉背蕨

银粉背蕨

活血调经,补虚止咳。用于月经不调,闭经腹痛,肺结核咳嗽,咯血。

  • 发布于 2022-02-08 23:21:50

相同药味中药

向日葵花

向日葵花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祛风,明目。治头昏,面肿,又可催生。

  • 发布于 2022-01-16 22:14:51
椰子瓤

椰子瓤

①《开宝本草》:益气,去风。 ②《本草求原》:消疳积白虫,小儿青瘦。合蜜食。

  • 发布于 2022-01-12 20:39:56
江南卷柏

江南卷柏

清热利尿,活血消肿。用于急性传染性肝炎、胸胁腰部挫伤、全身浮肿、血小板减少。

  • 发布于 2022-02-01 18:53:15
滇池海棠

滇池海棠

健胃消积,行瘀定痛。主饮食停滞,脘腹胀痛,痢疾,泄泻,疝气,产妇儿枕作痛。

  • 发布于 2022-02-11 15:13:35
芒根

芒根

治咳嗽,白带,小便不利。 ①《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 ②《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血,治妇女干病。

  • 发布于 2022-01-22 00:11:12
金线兰

金线兰

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主肺热咳血;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 发布于 2022-02-14 04:45:38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