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别名:寻风藤、清风藤、滇防己、大青木香、大青藤、岩见愁、排风藤、过山龙。 青藤的功效与作用: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或熬膏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青藤来源
青藤产地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中、林缘、沟边或灌丛中,攀援于树上或石山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南至广东北部。
青藤功效与作用
祛风通络;除湿止痛。主风湿痹痛;历节风;鹤膝风;脚气肿痛
青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或熬膏服。外用:适量,煎水洗。
青藤性味
青藤归经
青藤药物形态
1.青藤 木质大藤本,长可达20m多。茎灰褐色,有不规则裂纹;小枝圆柱状,有直线纹,被柔毛或近无毛。叶纸质至革质,心状圆形或卵圆形,长7-15cm,宽5-10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3-7角状浅裂,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嫩叶被绒毛,老叶无毛或仅下面被柔毛,掌状脉通常5条;叶柄长5-15cm。圆锥花序腋生,大型,有毛;花小,淡黄绿色,单性异株;萼片6,2轮,背面被柔毛;花瓣6,长0.7-1mm;雄花雄蕊9-12;雌花的不育雄蕊丝状,心皮3。核果扁球形,稍歪斜,直径5-8mm,红色至晴红色。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毛青藤 本变种与正种青藤形态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毛青藤的叶表面被短绒毛,下表面灰白色,绒毛更密;花序及幼茎也具短绒毛。
青藤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稍弯曲,细茎弯绕成束,直径0.5-2cm,表面绿棕色至灰棕色,具纵皱纹、细横裂纹和皮孔,节处稍膨大,有突起的分枝痕或叶痕。细茎质脆稍硬,较易折断,断面木部灰棕色,呈裂片状;粗茎质硬,断面棕色,木部具放射状纹理习称车轮纹,并可见多数小孔,中心有髓细小,黄白色,气微,味微苦。以条均匀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有的是木栓细胞。皮层散有纤维及石细胞。中柱鞘纤维群新月形,其内侧有石细胞群,并与射线中的石细胞群连成波状环。韧皮部有少数韧皮纤维。木质部导管数个切向相连或单个散在。髓部小。韧皮射线和髓部有分枝状石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针晶。
青藤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20ml,加热回流30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50)10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氨试液碱化,加氯仿10ml振摇,分取氯仿层蒸干,残渣加盐酸溶液(1→50)5ml,使溶解。取此溶液分3份供试。分别加碘化铋钾试液2滴,碘化汞钾试液2滴,硅钨酸试液2滴,依次生成橙红色、淡黄色、灰白色沉淀。(检查中物碱)
青藤炮制方法
青藤毒性
青藤临床应用
风湿寒痛片 青风藤(青藤)90g,羌活30g,茯苓30g,鹿茸6g,党参30g,白术30g,木香24g,桂枝30g,牛膝45g,附子30g,威灵仙45g,黄芪30g,当归30g,元胡30g,独活30g,桑寄生30g,秦艽30g,薏米45g,枸杞子60g,赤芍30g,黄芩素4.5g。将鹿茸、薏米、附子、茯苓、元胡、赤芍、木香、黄芩素粉碎成细粉。党参、黄芪、枸杞子、牛膝、桑寄生、威灵仙水煮2次,合并水煮液,浓缩成膏。白术、当归、独活、秦艽、羌活、桂枝、青风藤(青藤)以70%乙醇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浓缩成膏;将水、醇浓缩膏合并加入鹿茸、薏米等细粉,混匀。制粒,干燥,压片。每片重0.3g。包糖衣,基片为棕褐色,味甘、苦,功能祛风散寒,活络除湿,扶正固本。用于各种类型的风湿寒性关节痛、腰背酸痛及四肢麻木。口服,每次6-8片,每日2次。[《天津市药品标准》1984年;《中医杂志》1988,(11):52]
青藤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按清风藤近山处皆有。罗思举《草药图》云:'清风藤又名青藤,其苗蔓延木上,四时常青。采茎用......'南城县寻风藤即清风藤,蔓延屋上,土人取茎治风湿。余询之南城人,云藤以黄缘枫树而出树梢者为真,夺枫树之精液,年深藤老,故治风有殊效,余皆无力。遣人求得,大抵与木莲相类。厚叶木强,藤硬如木,粗可一握,黑子隆起,盖即络石一种,而所缘有异。又《本草拾遗》,扶芳藤以枫树上者为佳,恐即一物,清风、扶芳,一音之转,土音大率如此<请合法使用软件。滇防己,缘蔓细须,一叶五歧,黑根粗硬,切之作车辐纹。
青藤注意事项
可出现瘙痒、皮疹、头昏头痛、皮肤发红、腹痛、畏寒发热、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使用时应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