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是具有北京地方性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创刊与发展历程有着特殊性。l95l年5月,北京中医学会出版委员会成立,董德懋任主任委员,创办了《北京中医》。同年5月,《北京中医》第1卷创刊号出版(双月刊)。
发布时间:2023-04-07 22:56:56
网站类型:药企
城市:北京市
《北京中医药》(原《北京中医》)是具有北京地方性特色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创刊与发展历程有着特殊性。l95l年5月,北京中医学会出版委员会成立,董德懋任主任委员,创办了《北京中医》。同年5月,《北京中医》第1卷创刊号出版(双月刊)。1952年改为月刊。1951~l954年期间,《北京中医》共出版27期,约200万字,发表政令传达类文章50篇,学术研究类文章150篇,临床经验介绍96篇,专门论著8篇。每期平均发行7000册,订户遍及全国各地。有的单位采取集体订阅,以《北京中医》为学习材料。《北京中医》不仅是北京地区中医专业人员学习和提高的园地,也是面向全国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窗口,为继承、发扬我国的中医药学遗产,传播中医学术经验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955年1月,为了响应政府重视祖国医药文化遗产的伟大号召,贯彻第三届全国卫生行政会议关于“改进和提高中医药刊物”的决议,同时应广大的读者的要求,《北京中医》扩展全国性中医刊物,并更名为《中医杂志》,仍由北京中医学会主编,交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北京中医》到《中医杂志》,北京的中医出版事业有了一定基础。
20世纪70年代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此时《中医杂志》已经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主办。北京做为中国的首都,没有一本中医专业的学术期刊,与当时的形势和北京的中心地位极不相称。l980年初,卫生部党组通过了“三支力量”(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同时发展为好的方针,为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此历史背景下,经北京中医药学会(原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和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原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北京地区分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申请创办《北京中医》杂志。1981年4月,经北京市委宣传部批准,《北京中医》再度创刊,由北京中医药学会与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联合主办。同年,《北京中医》第一届编委会成立,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北京市卫生局高寿征任总编辑,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李惠治任常务编委(专职),并筹备成立了《北京中医》编辑部。1982年3月3l日《北京中医》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卫生部中医司吕炳奎司长为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中指出,北京是历代名老中医云集之处,是十分宝贵的医学财富。他号召中医界同行对中国医药学“要坚定不移地予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并实现其现代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外鸣’的方针,在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为促进中医药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任应秋教授在贺信中写道:“全面系统地按照中医学术本来面貌的继承,使问题的关键。只有很好的继承,才谈得上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偏差,走入歧途。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下一番苦功夫,促进中医现代化,使中医学在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地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北京中医》杂志的主要办刊宗旨是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研究学术,交流经验以及加强中西医团结。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面向基层,服务于临床,努力突出中医特色和北京特色。创刊之初,开设了老中医经验、临床报道、学术争鸣、文献综述、讲座、短篇报道、医史研究、病案讨论、学术讨论侧记等栏目。l985年,为了配合“世界青年节”,开辟了“青年中医园”专栏。其主要栏目设有老中医经验、一代名医、临床报道、学术争鸣、中药与方剂、针灸经络、气功养生、中医护理、医史、讲座、文献综述、国内外中医动态、青年中医园地、医文举要、验方初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