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琴,1986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针灸系,1988年师从彭静山教授,一直从事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现就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彭静山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首先提出““彭氏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应用于中风病康复取得良好效果。主编著作2部,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治疾病:
彭氏眼针孙氏头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及眩晕、失眠、难治性面瘫、各种疼痛等。
王鹏琴,1986年毕业于辽宁中医学院针灸系,1988年师从彭静山教授,一直从事彭氏眼针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现就职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名中医,彭氏眼针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彭静山教授学术思想继承人。首先提出““彭氏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应用于中风病康复取得良好效果。主编著作2部,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主治疾病:
彭氏眼针孙氏头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元病及眩晕、失眠、难治性面瘫、各种疼痛等。
任志远,男,56岁,河北乐亭县人,1960年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天津市解放军254医院软伤科研究所副主任,中国骨伤杂志编辑部客座教授,全国颈肩腰腿痛研究会理事,全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理事。 医疗特长:从事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30多年,在中医针灸针、闭式手术、软组织松解术等基础上,挖掘中国古代
赵辉贤,又名昭朕,男,汉族,1926年生,浙江省东阳市人。浙江中医学院教授。1949年毕业于国立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文革”期间开始接触中医。 1975年,他参加《汉语大辞典》的编写工作,负责全部中医药和针灸词目的收集与制卡任务,于是又通读了《医宗金鉴》和《本草纲目》,共计制作卡片两万余张。经
杨医亚,男,1914年生,河南省温县人,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河北中医学院教授。1934年考入北京华北国医学院,1938年之后,即开始独立的医务生涯。杨医亚教授在中医学术上,锐意创新,取得许多成绩。50余年来,除医疗、教学、科研外,他把主要精力用于著书立说上。曾任北京国医砥柱月刊社社长,北京华北
王自强,男,汉族,江苏省丹徒县人,1923年出生。现任南京中医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内经教研室教授、顾问,江苏省中医学会《内经》研究会副主任。 解放后考取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一年,毕业留校任教。主编或参加编写多种本科生教材和硕士研究生《内经》教材。在教学同事做好医疗工作,诊治认真细致,对待病人
阮景绰,男,1933年生,1956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现为福建省中医药研究所中医基础研究室主任、所长、教授。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福建分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著作有《四肢血管疾病》,“软脉灵研制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