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伯扬(1926年―),内科主任医师。师从刘瞿生、宗维新等名医。至今已经行医五十余年。第一批北京市级师承指导老师。
孙老主张病证结合、医药并重,更注重“先天肾水”与“后天脾胃”的培养和调理;重视气血盛衰的辨证核心理论。研制的特色中成药“醒脑延寿片”和“清脑平肝片”,用于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荣获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奖。
学术继承人:张云云、张国英、张海滨等。
孙伯扬(1926年―),内科主任医师。师从刘瞿生、宗维新等名医。至今已经行医五十余年。第一批北京市级师承指导老师。
孙老主张病证结合、医药并重,更注重“先天肾水”与“后天脾胃”的培养和调理;重视气血盛衰的辨证核心理论。研制的特色中成药“醒脑延寿片”和“清脑平肝片”,用于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荣获北京市科委科技进步奖。
学术继承人:张云云、张国英、张海滨等。
尉中民,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82年获北京中医学院硕士学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市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大经典”国家级教学团队《金匮要略》课程首席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养生保健学会顾问,国家亚健康协会
宗修英,北京市人,1926年7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自幼秉承家学,聆听目睹前辈论医临诊,除攻读经史子集外,涉猎各家医书。大学毕业后,从父侍诊助医,又拜入张菊人、赵树屏门下,既继承了家训,又得到了师承,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见解和临证经验。 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师承制导师
他抗击非典巧施妙手,展现中医药在急症方面的特色。他热心公益心系偏远,用医术挽救边疆百姓于苦痛。他长于肺病潜心钻研,创新中医“风邪”理论,形成风咳、风哮辨治体系。他在传染病防治及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方面献计献策。 晁恩祥,男,1935年7月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张沛霖,男,(1927一)云南省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主任医师、针灸专家。1946年毕业于上海市中国医学院,从事针灸临床56年,继承传统针灸特色,在临床上是先诊病,再论治,诊病讲究西医辨病在前,确诊后再辨证辨经脉,发挥中医特色,重视脉诊的改进,对疑难疾病必须参照三部九候寻求疗效的提高。早年热衷于针灸能够
王芳林,男,1911年生,河南新郑人,出身中医世家,现为中医主任医师。1926年随父习医,1930年起开始从事中医痔瘘专科工作至今,先后在洛阳、西安等地开业。 1952年于西安市中医进修班结业后,先后任西安益民联合诊所所长、西安市中医医院痔瘘科主任、西安市中医师工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