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太平,男,(1945一)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科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骨质疏松研究会委员,《中国骨伤》、《中医正骨》、《江西中医药》等杂志编委、世界手法医学联合会常务副主席等职。
1968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热爱中医药事业,继承和发掘祖国医学宝库并致力于吸取现代科技成就和现代医学知识,尤其在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骨伤科领域中,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观点和治疗方法。创立逆损伤机制治疗手法,对于一切损伤的手法治疗都遵循“顺损伤移位牵引,逆损伤机理方向复位”,执简驭繁,屡获成功。在损伤治疗还应尽量做到早期、稳妥、准确、巧妙、实效。遵循内外兼治、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既注意调整损伤与脏腑之间的关系,又注意疏通局部的气滞血瘀,动静结合使骨折断端不断产生生理应力,促进骨痂生长改造,关节功能的恢复,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发展了“肾主骨”的理论,对临床较多发生的骨关节疾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缺血性坏死”、“骨性关节炎”等从“肾主骨”理论进行研究,探讨“肾主骨”的实质内涵。认为探讨补肾活血中药中有效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抑制作用,是研究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方向之一,也是发展“肾主骨”理论的出路。临床上善用手法、针、罐结合,治疗颈肩腰腿痛,善于辩证论治治疗骨病,善于内外兼治,治疗骨折、脱位,结合自拟的经验方,疗效显著。继承人梁翔、刘峰,现均在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