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中医专家 > 正文

金敬善(副研究员)

金敬善,男,汉族,1937年2月7日出生,浙江省临海县人。现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生化室主任、副研究员。

金敬善1957~1962年南京大学生物系生化专业毕业,1962~1990年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生化室工作。

现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生化室主任、副研究员;《北京中医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分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硕士学位授于委员会委员。

参加工作以来,进修了中医药和西医药知识,并用自己所学的生化专业知识,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和中西医结合工作。涉及面有:中药的生化药理学。中医传统疗法――冯氏小儿捏积的疗效机理研究:取得了两项科研成果。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对脾虚证的证候特异性及发生机理的研究:从1973年开始中医脾气虚证实质的研究,经过17年的努力,取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主要有(1)筛选出D-木糖吸收试验作为脾气虚证的客观参考指标,已得到中西医结合专家们的认可。(2)初步证明脾气虚证的实质是以消化系统功能障碍为主的全身营养、代谢和调节系统功能失调的一组症候群。(3)研究了健脾益气膏等方剂的临床疗效,投产后将为临床治疗慢性胃病脾气虚证患者提供新的药物。引进新的治疗方法。

28年来,共取得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各类科技成果奖17项。1989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于“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的光荣称号。主要科技成果有:(1)部级成果两项:脾主运化的实质研究和健脾益气法则的作用探讨:胃泌素的研究,1981年;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1985年。(2)市二级成果两项:脾气虚实质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1980年;加味四君子汤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1988年。(3)市三级成果8项。(4)局级成果五项。

参加编写的著作有:《国内外中医药科技进展》中“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关系的研究进展”部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5-81);《老年医学在中国》中“老年脾虚与衰老关系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36-139)。《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中“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的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310-317)。

参加工作以来,所发表论文主要有: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的测定在临床的初步应用(新医药学杂志1974;1:15);“慢气”患者小肠吸书功能的初步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76;9:588);针麻和药麻手术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初步观察(针刺麻醉1976; 61);健脾粉治疗小儿小肠吸收功能障碍的观察(中华医学杂志1978; 58 (4);199);尿中D-木糖的简易测定方法(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79;2(2):91);血清中胃泌素的放射免疫测定法及其在临床上的初步应用(中华内科杂志1980; 19(3):164);捏积疗法的临床观察及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中医杂志1980; 21 (9): 24);对脾主运化的初探(中医杂志1981; 22 (3):61);脾虚患者胰分泌淀粉酶功能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1(1):28);放射免疫检测胃癌血清胃泌素47例报道(中华核医学杂志1981;1(2):73);萎缩性胃炎100例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萎缩性胃炎的免疫分型问题(中华内科杂志1981;20 (3):158);开胃冲剂治疗小儿厌食症300例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81;22 (3):19)。捏积疗法对疳积儿胃泌素分泌功能的观察(中医杂志1981;22 (7):26);有关脾气虚实质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2; 62 (1):22);血清中胃泌素水平与脾虚证的关系(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2(1):25);老年人和脾虚患者消化系统功能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3):164);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5(6):340);培土生金法防治呼吸道病易感儿的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7; 28 (1):34);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的研究(中医杂志1987; 28 (2):26);健脾益气法治疗小儿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7(8):469);慢性胃炎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89; 30 (3):21);健脾益气方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9):537;神经介质和胃肠道激素与中医证型关系的分析(中医杂志1989; 30(11):45)等50多篇,有些刊登在英文、日文版刊物上。刊在省市级刊物上的论文有20多篇。

相关推荐

王奎(副研究员)

王奎,男,生于1942年,北京市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副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1966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医疗系现首都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心血管及血液病的临床与教学,对内科急重病人抢救及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上用漆菇草治疗慢性粒细胞性

杨蓁(副研究员)

杨蓁,男,1940年5月生,1965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上海中医药研究院,基础所副研究员,从事虚证及针灸临床研究,1972~1978年用中医辨证研究针灸与个体差异关系,首次发现阳虚者针麻效果好.提出中医辨证可预测针麻效果,为针麻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开辟了新途径,荣获1978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

田奇伟(副研究员)

田奇伟,男,55岁,土家族。湖南省大庸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民族中医院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副主任技师。州政协委员,医卫组副组长,州联谊委员,湖南省中医学会理事,湖南省民族医药研究会委员兼秘书长,州工程师协会常委兼副秘书长,湘西自治州检验病理学会理事长。湖南省第一卫生专科检验专业毕

王大鹏(副研究员)

王大鹏,男,出生于1946年9月25日,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原临沂县)。通讯地址:天津中医学院。邮政编码:300193。技术职称:副研究员,医学硕士,研究室主任。兼任天津医学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为1980年毕业的中国首届中医研究生。 擅于中医妇科疾病

林育华(副研究员)

林育华,男,出生于1935年10月27日,汉族,籍贯: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下店村。技术职称:副研究员。曾任冶金部包钢医院药局副主任、中国药学会包头分会副理事长、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实验药厂技术负责人等。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剂型研究室主任、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医药卫生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药杂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