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谟瑞,男,出生于1938年7月5日,汉族。籍贯:浙江省奉化县亭下乡马村。技术职称:副主任中医师。曾任浙江省第五、六届省人民代表,奉化市第九、十、十一届人民代表,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奉化市政协第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奉化市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宁波地区中医学会副会长,奉化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奉化市溪口医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宁波市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医药杂志》特约通讯员,《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特约编辑,《赤脚医生杂志》审稿员等职。曾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省市先进工作者。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医疗系本科。从师于上海名中医程门雪、陈耀堂、陆瘦燕、裘沛然、石筱山、吴诚德、刘如农、沈仲理、周文哉、徐治本、夏少农、徐辉光、王啸山、庞牟池等。1957~1963年在上海中医学院学习期间,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任保健组长,伤科课代表,各家学说课代表。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生产实习期间,在健康报上发表了“从师实习小记”(健康报,1963年4月17日,“写毕业论文”(健康报1963年8月26日)。1963年分配到上海华东疗养院任中医住院医师。1968年8月参加上海医疗防赴贵州省黎平县进行巡回医疗一年,在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中草药、民族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抢救重危患者,取得一定的疗效。
1969年10月响应号召到奉化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1971年被借往宁波地区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任教后又调回奉化人民医院,1975年10月调至奉化溪口医院。1981年晋升为中医主治医师,1987年被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其学术见解有三个特点。一是强调祛邪。擅用下法。1968年12月,贵州省黎平县东潮区上黄大队白喉流行,他运用巴豆霜结合中西医药物治疗5例白喉并发喉梗阻患儿,取得了显著疗效《新医学》1973;又结合自己的经验写出了“巴豆霜的制作、应用和中毒解救”《浙江中医杂志》1981;1985年他的论文“下法在治疗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在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基础临床研究学术讨论会上作了交流;“下法在治疗急症中的应用”在全国中医治则研究讨论会上作了交流。二是遵循中医的传统理论,有机地将经方和时方熔为一炉,为解决治疗疑难杂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用金匮方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他独到之处《浙江中医杂志》1980;《中医杂志》1981。三是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上消化道出血在外科作好后盾的前提下,单纯用中医中药治疗达到了显著疗效。运用温通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络法治疗闭塞性脉管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5)。最近又配合西药清栓酶静脉滴注,更进一步提高了疗效。四是重视单方、验方和民间的医疗技术。对泥鳅和萝卜较有研究,用泥鳅白糖浸出液治疗烧伤《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79;生萝卜汁治疗肠梗阻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五是重视食物疗法。如用鱼腥草苗(或根)煮汤服治疗肾小球肾炎,泥鳅粉治疗肝硬化腹水,黄芪米仁粥治蛋白尿,青南瓜炒菜治糖尿病等,是在内经“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基础上对食疗的发展。改良创新了洗胃方法――用细胃管灌流洗胃法《赤脚医生杂志》1975。著作《中草药的煎煮、服用和忌口》、《中医基础和常用中草药》、《蛇伤防治学》和参加编写的《实用中国养生全书》中的情志调摄法共约45万字。共发表科普文章和论文专著17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