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一药 > 养生知识 > 正文

中药文化以及中药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一、中药文化的简介

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

中药文化

二、中医药文化的特点

医药兼收并蓄,不断创新,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愈加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阴阳平衡,以和为贵。中医强调和谐、平衡对健康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和谐,情志平和,顺应环境,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疾病的发生,其根本是在内、外因素作用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治疗疾病就是使失去动态平衡的整体功能恢复到和谐、平衡的状态,而保护健康的根本就是长久保持这种状态。

第二,天人合一,重视整体。中医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内部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深刻含义。因此,中医特别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强调在疾病诊疗过程中要注重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

第三,未病先防,调治结合。中医讲究“治未病”,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尤其强调生活方式和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认为可通过情志调摄、劳逸适度、膳食合理、起居有常等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培育正气,提高抗邪能力,从而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这种防患于未然、调养和治疗密切结合的治病方式效果远远超过单一的病后治疗,能大大降低国家医药卫生成本。

第四,灵活多变,三因制宜。中医诊疗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体现为灵活多变的“辨证论治”。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时,既可“同病异治”,也可“异病同治”,紧贴患者具体情况,绝不生搬硬套,墨守成规。

第五,简便廉验,应用广泛。中医诊断主要由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患者资料,不必依赖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中医治疗手段除了药物以外,也有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这些非药物疗法不需要复杂器具,而且其所需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火罐等)往往可以就地取材,易于推广使用。与其简单、低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很多治病方法疗效卓著,深得人民喜爱,所以才能穿越历史,流传至今。

中药文化图片

三、中医药历史脉络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一些动、植、矿物可以解除病痛、延年益寿,于是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商时期,酒和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开始有了具体的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被后世尊为神医的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秦汉时期,在中医历史上犹如泰山北斗的典籍——《黄帝内经》问世,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了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严谨完备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东汉时期,被后世尊为医圣的张仲景写出了彪炳千秋的著作《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瘟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同时期的中药集大成之作《神农本草经》问世,概括论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汉末年,与扁鹊并称为神医的华佗创制了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西晋时期,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系统论述了有关脏腑、经络等理论。唐代,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的追求,对天下疾苦的关切,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至今仍作为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誓词。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世界上首次对药用动、植、矿物进行了科学分类,创新发展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学巨著。

清代,叶天士的《温病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瘟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清代中期以来,特别是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医学的传入,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中西医药学汇通、融合之路,此时期比较著名的医药学家有张锡纯,其代表著作为《医学衷中参西录》。

中药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四、中医药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作为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从宏观、系统、整体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成为人们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维护着民众健康。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强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三因制宜、辨证论治”,“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秀内涵,为中华民族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益启迪和坚强保证。

中医药发祥于中华大地,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并对这些国家的传统医药产生重大影响。预防天花的种痘技术,在明清时代就传遍世界。《本草纲目》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针灸的神奇疗效引发全球持续的“针灸热”。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发明,拯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相关推荐

黄芪对肾有损害吗,黄芪对肝脏有损害吗

黄芪对肾有损害吗,黄芪对肝脏有损害吗

黄芪作为一种中药材,价格并不昂贵,所以很多朋友都会选择用黄芪泡水、煮粥、煲汤等方式来进行养生,有些朋友就会担心,黄芪对肝脏有损害吗,黄芪对肾有损害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就看看吧。 1、黄芪对肝脏有损害吗 黄芪是一种补气的中药材,不仅能够补全身的气,也能够补肌表的气,对

  • 发布于 2023-03-23 08:58:25
大山楂丸和大山楂颗粒的区别,大山楂丸和山楂丸一样吗

大山楂丸和大山楂颗粒的区别,大山楂丸和山楂丸一样吗

大山楂丸、山楂丸、大山楂颗粒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成药,它们都具有健胃消食、化积开胃的功效,但大山楂丸和山楂丸一样吗?大山楂丸和大山楂颗粒的区别是什么呢? 1、大山楂丸和山楂丸一样吗 大山楂丸和山楂丸不一样。两者最明显的区别是药物成分不一样,大山楂丸是由山楂、六神

  • 发布于 2022-12-20 08:43:21
适合宝宝的辅食菠菜饼,菠菜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又营养

适合宝宝的辅食菠菜饼,菠菜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又营养

菠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在宝宝添加辅食后,就要逐渐适应各种各样的食材。那么对于小孩子来说,菠菜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又营养呢,下面介绍适合宝宝的辅食菠菜饼。 菠菜怎么做好吃又简单又营养 1、菠菜胡萝卜饼 菠菜5颗、小胡萝卜1个,面粉100克,熟白芝麻少许。将菠

  • 发布于 2023-02-06 09:05:09
红豆薏米能降血糖吗,红豆能降血糖吗

红豆薏米能降血糖吗,红豆能降血糖吗

红豆粥或红豆汤都是我们喜欢吃的美食。红豆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能够帮助爱美的女性朋友美容养颜,还能够起到一定的减肥效果。红豆的热量和含糖量都不是很高,有些糖尿病患者就会关心红豆能降血糖吗。 1、红豆能降血糖吗 红豆有一定的降血糖的功效,血糖高的朋友可以吃红豆。红豆中含有很

  • 发布于 2023-03-08 09:14:30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脾胃虚弱是一个含义比较广泛中医名词,包含了脾气虚、胃气虚、中气下陷及脾胃虚寒等多种证候,其中脾气虚是其基本类型,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久病耗损脾气所致。脾胃虚弱的常见表现为腹胀或腹泻且病程长、时好时坏;大便稀溏;经常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舌头的颜色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等。 治疗脾胃虚

  • 发布于 2024-07-08 08:25:19

中药大全

最新发布中医中药网站

点赞最多

朱良春-国医大师

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8月,江苏镇江市人。经验颇丰,名驰南北,蜚声海外。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师从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

倪海厦个人介绍

倪海厦个人资料及简介倪海厦院长1954年生于台北,祖籍浙江瑞安,毕业于东吴大学政治系。曾任美国汉唐中医学院院长与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指导教授。倪海厦医师毕生致力于传承与发扬中医经方,运用网页诊疗日志与文

张学文-首届国医大师

张学文,男,生于1935年10月,陕西汉中人,汉族。出生于中医世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国医大师、中医急症高手。陕西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务院

林巧稚简介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医学家。她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林巧稚

熊继柏-国医大师

熊继柏, 男,1942年出生,湖南石门县人。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教授、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聘中医学术顾问。中医临床

石学敏-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

石学敏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取得显著疗效,相关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创建的针灸科床位600张,日均门诊量2000余人次,治疗病种100余种。在全国建48个临床分中心,培养师承人员30余

路志正国医大师

路志正毕生从事风湿病、心肺疾病、中医疑难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另擅长脾胃病、代谢性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疾病、心身疾病、眩晕、不寐、萎缩性胃炎、干燥症、白塞氏病、胸痹、痛风、糖尿病等诊治。路志

王琦-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个人资料

王琦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体质与治未病研究院院长。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王琦个人资料王琦, 是江苏

陈彤云国医大师

    她应用脏腑辨证理论治疗损美性皮肤病,辨证与辨病结合,倡导中西医结合,继承和创新,改进剂型。完善痤疮病多以“热邪致病”的理论体系;提出黄褐斑“斑皆瘀也,有斑必有瘀,久病必瘀,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