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成亮,男,原籍四川省大邑县,1935年3月出生于中医针灸世家,酷爱针灸,随父临证。1955年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深造,后于1962年在北京中医学院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分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随父应诊,着有《针灸名医叶心清》,并参与整理《叶心清医案选》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1978年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任针灸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叶氏从医30余年,精通中西医理论,擅长中医针灸、神经内科等科,尤以针药并用为其特长,着有《现代实用针灸手册》(30万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等书。近年发表学术论文5篇。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针灸在世界的影响,曾给中国培黎大学针灸学院、西学中、针灸培训班的学习授课,培养临床研究生,带教国外进修生等。自1987年以来,曾先后应邀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泰国、日本讲学、指导。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针灸科主任、副教授,中国培黎大学针灸学院名誉院长,美国国际针灸学院教授。
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在临床中十分强调辨证论治,认为辨证是论治的前提。针灸辨证,更须辨经,即辨清证属何经,然后取穴配穴才有依据。是“治病必求其本”的一个原则性问题。辨经之法,首先对经络、症候要熟悉,然后才能在临证时有目的地对有关经脉循行部位和穴位进行检查。检查之法,包括“审切循扪按”等,内容有疼痛或麻木的部位,出现血络、肿胀、凹陷,温度,深浅感觉等情况,脉之盛衰,有关经穴压痛和皮下结节,条索状物等。曾收治坐骨神经痛患者数百例,其中绝大部分继发于增生性脊柱炎、椎间盘退行性变,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腰肌软组织损伤,采用针法屡屡奏效。此外,擅用“天星十二诀”,常以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认为天星十二诀,分布于人体七条大脉之上,能通十二经脉,所谓“三百六十五,不出十二决诀”,是调节脏腑气机的要穴。经历代医家长期实践检验,证明其确有良效,大有提倡推广之必要。随着现代检查手段的日益完备,认为辨证与辨病取长补短,才是发展针灸事业的捷径。法于“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指导思想,临证治病,辨证为先,治求其本,常能抓住本质,立竿见影。认为“求本”是辨证真伪的真谛,并遵崇先父治病,重在肝脾的观点,认为虚证为杂病之首,其要在肾亏,其理在阴损,其证在虚热,故以补虚大法应宗养阴清热。临证中,除日哺潮热,虚烦不眠等证用养阴清热之剂,其他如哮喘、崩漏、肝炎、甲亢、风湿热等亦可予养阴清热之品,均获良效,此外,甚为推崇东垣提出的“人以胃气为本”的观点,对保胃气极为重视,常以香砂六君、加味保和丸之属加针刺足三里等穴为之。对痼疾顽症,叶氏还主张善后收功,常嘱其调情志,慎起居,适寒热等调摄,以防复发。叶氏最重随证立法,临证每针药并施。常告诫医者,针药不可偏废,要适中病情,针药得体,虽多年痼疾,亦可效如桴鼓。
总之,强调辨病与辨证论治,突出调肝健脾,善于养阴清热,主张针药并用,重视胃气为本,而后善后收功,是叶氏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